5.10.2013

古文的優良性質作為文言文教育的理由

有些人比較古文和現代文章的平均水準,發現前者比後者好(精鍊、優美...等等)。於是他們主張說,雖然我們平常使用的是白話文,但是,熟悉文言文的遣詞語法,將有助於讓我們把想法表達得更好或更有效率。因此,他們建議,就算不考慮文化傳承等理由,單單就語言教育培養溝通能力的目的,我們就應該讓文言文進入義務教育。

這個論證有一點問題。古時候有機會寫文章的都是萬中挑一的讀書人,而我們平常有機會看到的古文也都是經歷史篩選萬中挑一的作品。這些寫手和作品呈現的優美語言,自然不是你臉書好友的動態能比的。

前一陣子曾經流行過另外一個說法,也有類似上面的問題:現在的大學畢業生的平均素質根本比不上20年前,因此我們的教育(成長環境...等等)一定出了問題。

或許什麼問題也沒有,唯一的差別就是,20年前並非人人都可以念大學。

3 則留言:

  1. 不好意思請問一下,既然是萬中選一那不就更值得我們效仿嗎?

    回覆刪除
  2. 值得效仿的不是格式,而是內容。也就是說,即使是白話文,假如能做到如文中所謂的萬中挑一,也可以達到相同的效果。

    回覆刪除
  3. 盧企鵝:

    即使那些文言文是萬中挑一,我們也沒有理由相信它們比起白話文,對學生有更大幫助。不過這部份的討論比較繁雜,你可以參考:
    http://phiphicake.blogspot.com/2010/03/blog-post_22.html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