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2010

因為你品味不好


妹妹今天帶回來一張圖畫紙,上面剪貼了一個黑色的T恤,上面是黃色的圖樣和英文字。妹妹說,那是他們美術課的作品,T恤設計。左上角有一個笑臉,中間還有一個用「joyful」和蘭陽女中縮寫拼成的大笑臉,妹妹解釋。

我覺得這個圖樣還滿好看的,我想就算是跟那些高中生們實際上選用來作班服社服的設計相比,也不差到哪去。

翻到圖畫紙的背面,看見一個原子筆手寫的「67」,我問那是什麼,妹妹說那是美術老師給的分數。

我嚇了一跳。雖然我已經離開高中很久了,不過自己應該從來沒在美術課拿過這麼低的分數,就算是班上一些最不擅畫畫的同學們,也很少拿到這樣的分數。老實說,在印象中,應該只有那種隨便亂塗,毫無誠意的作品,才會得到六十幾分。


第一個問題:公立學校拿人民的稅金,聘一些人來為跟他們的品味不合的美術作品打上爛成績,這算什麼教育?

第二個問題:美術課當然有部份的評分是相對比較公正的,例如藝術史、誰畫了哪幅作品這類的試題。不過這可能也是最無聊而且最無助於增進青少年美感能力的部份(雖然我並不覺得美感能力有什麼好增進的,不過我假定這是美術課的主要目的之一)。然而,對於學生的美術作品,如果我們不允許老師根據自己的品味來打成績,那麼,到底應該怎麼做?

1.27.2010

關於寒假作業的問題們

「如果你是教育部長,你會給小學生、國中生、高中職生什麼樣的寒假作業?」小灰了這樣一個問。

這個問題還滿有意思的,大家來玩吧:
  1. 學校給你什麼寒假作業?(非學生的幸運傢伙此題免答)
  2. 你給自己什麼寒假作業?
  3. 如果你有權決定,你會給高中生什麼樣的寒假作業?(我討厭小學生和國中生)

中國基督徒需要批判心理學

在Sonar的看到這個有趣的網站,主張應該用信仰取代心理學:
  • 「今天,心理學這個學科實在是一塌糊塗,技術、方法、和理論之多,有如研究員和治療者的數目。我自己曾經親眼看見治療專家說服他們的案主,說所有的問題都來自他們的母親、星體、他們的生理化學結構、他們的飲食、他們的生活方式、甚至他們前生的因果業力」

  • 「隨便找一本有關行為、性格、或者心理治療的書,小心去看,很多都是主觀理論,很少是客觀事實。找出那些未經證實的理論,把那一頁撕掉,看看有多少剩下來,大部分幾乎都沒有剩下來的」

  • 「真正使病人能夠痊愈的,不是治療理論或特定的技巧,而是治療者和當事人間的關係……治療者建立良好關係即是使人康復的因素;事實上和任何人的良好關係都具有療效」

  • 「我自己的博士論文研究指出﹕邪靈藉著新紀元交鬼人士所發表的教導,大部分可以在世俗心理學中找到,過半數可以在基督教心理學中找到。邪靈不但教導泛神論、輪迴、冥想辦法,牠們也教導很多流行心理學」
唔,這個網站最大的錯誤大概就是把「言談心理治療」誤植為「心理學」,剩下的八成都是狗咬狗。甚至有一些部份,在將「心理學」用「基督教」替代之後反而顯得更有道理。
  • 「如果沒有心理學理論,有些人會覺得軟弱、無效用、和無力,如果有的話,他們會感到穩固、有方向感、和有能力。無論這些理論是對是錯,人們對所見所感受的,需要抓著其中的意義,這些理論似乎滿足了這個需要,那麼,人類為了自己的安全感,發明和編造一些符號,相信它,依照它們而行動,把它們當作真理,雖然它們不是真理」

  • 「如絕大部分的心理治療觀念,自由聯想的解釋亦純粹是未經證實的意見。其實這是最隨便的一個理論,是基於自己發明的符號和含糊的猜想。這是一大堆不清不楚、模模糊糊、和不扎實的主意,是在一些不可知事物中的一個搜尋旅程,從未經證實,然而被宣傳為真理」

  • 「佛洛伊德藉著一個希臘戲劇去使全世界相信﹕每個孩子都充滿亂倫和謀殺的慾望;每個孩子都想要和雙親中異性的一個發生性行為;每個孩子都在無意識中希望雙親中同性的一個死去;每個孩子都擔心睪丸被割掉。佛洛伊德的胡言非常成功,他欺騙了人類,聰明的人不但相信這個神話是真理,甚至自己變做一個治療者或者病人,參與這樣的狂事。人們繼續群集於心理分析者的沙發上,好像羊被牽去屠宰...」
不過,出乎我意料之外地,這個教徒對心理學的主要理由似乎並不是心理學企圖以科學路徑研究人的心靈,而是心理學是帶著鬼的邪門歪道,哈哈。

1.25.2010

新留言系统再发!



(圖文無關)

繼之前IntenseDebate被大家罵到臭頭後,我無意間又找到了一個留言系統DISQUS。試了一下感覺速度不錯,就先放上來了。

DISQUS有留言同步功能,就算過幾天我把它拆掉,大家在測試期間發的留言也還會留在Blogger。而如果我決定繼續用,以前的留言也會慢慢被DISQUS抓回來,就這兩點我還挺滿意的。

跟上次一樣,這篇文章開放大家亂玩和選邊站。

1.21.2010

這些大人是怎樣啊,制服控嗎?

〔記者游明金/宜蘭報導〕寒流來襲,宜蘭縣頭城家商網站公告「可在校服內、外加穿外套,學務處關心您。」2名學生在校服外加穿外套卻被記警告...

宜蘭縣頭城家商網站公告「寒流來襲,1月13日、14日,同學可在校服外套內、外加穿外套保暖,學務處關心您。」14日當天7點半左右,二名同學在校服外加穿羽絨外套走到校門口就被教官攔下,理由是「學務處昨天已廣播,今天氣溫回升,不能在校服外加穿便服外套。(自由時報 2010.01.21)
標題來自咖塔

筆電手繪隱私裝置

通常筆記型電腦都會有一些隱私裝置,要是你選擇啟動它,在開機或是休眠甦醒時,就得輸入密碼或刷指紋,這是為了防止電腦裡的資料被他人偷看。

我想到一種很酷的替代措施。現在的筆電觸碰版都很先進,它們不但可以偵測手指落在哪個地方、手指行進的方向,還知道移動速度。如果能寫出一個軟體,讓它偵測並紀錄一段時間之內(例如,八秒鐘)手指在觸碰版上畫記(移動)的軌跡和速率,並且比較每次畫記的相似度,你的筆電就可以藉由你在觸碰版上的簽名來確認你是不是它的主人。這個軟體或許可以允許你建立好幾次的畫記樣本,並取平均值,使得就算你每次的簽名有稍稍不同,也依然可以通過,而不熟悉你的簽名的人,只要畫記的形狀和速度不一樣,就沒法過關。

當然,你可以選擇不讓筆電紀錄你的簽名,而是你自創的符號(例如,五芒星),這才是最酷的地方。這個裝置甚至可以取代開機鍵︰只要你在觸碰版上以正確的速度畫上正確的符號,筆電就開機了,搭配觸碰版上發光的手指軌跡,喔喔真的是好帥啊!

1.20.2010

那不是性賄賂

上次提到︰
黃葳威說,在這兩個高收視率的節目中,年輕女性為了想上節目打響知名度,只好忍受被主持人充滿性暗示的話語猛虧,甚至羞辱,讓人看了難過,這種委屈自己只求亮相揚名的做法,已經達到「性賄賂」的層次。
錯了,那不是性賄賂。

性賄賂,指的應該是用性服務提供賄賂。賄賂的基本條件是,被賄賂方因為賄賂而給予賄賂方一些本來依據賄賂方的資格無法得到的好處。例如黑道買票讓自己當選縣議員,這算是賄賂,因為我們對縣議員的資格的要求並不包含(甚至會排除)「有錢且願意買票」。如果一個人對於故鄉的狀況進行了長期的觀察和思考,最後提出了好的政策因而當選縣議員,我們不會說這是賄賂,因為他當上縣議員的原因符合我們對於縣議員的資格的期待。

因此,當荷蘭紅燈區的妓女用高超技巧獲得恩客一致支持當選「本月最騷娘」,我們不會說她是在進行性賄賂,雖然她達到目的的手段包含性。(然而,如果她為了贏得競賽私下免費提供性服務爭取選票,就不一樣了)

女職員對上司提供性服務爭取加薪,這是性賄賂,因為公司股東同意的加薪的標準應該不是「願意讓上司搞」。然而,女藝人為了爭取曝光率,只好接下主持人超愛開黃腔的節目通告,這不是性賄賂,因為一些藝人的薪水和地位至少有部份是建立在提供黃色娛樂上(由該節目的收視率得證)。(當然,如果女藝人私底下聯絡主持人,表示願意跟他上床以換取下幾次通告的機會,就不一樣了)

當然,支持黃葳威的人可能會說,那依然是性賄賂,而且是對所有該節目的愛看黃腔的觀眾的性賄賂︰用性籠絡觀眾來賺錢。

嗯,如果這樣算是性賄賂,那麼那些以歌聲取勝的藝人也應該算是「歌曲賄賂」,而鐵獅玉玲瓏則是「搞笑賄賂」。換言之,除非你承認自己就是看不起黃色表演,那麼這種「性賄賂」實在是太廉價,它完全不具有「賄賂」之所以糟糕的那些元素,以至於連用來罵人都缺乏殺傷力。

一種敗部復活的可能性是,那些黃腔其實完全沒有提高收視率的效果,它們純粹只是男主持人自爽。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女藝人願意被開黃腔,因為只有這樣她們才有機會從掌握大權的男主持人手中接到下次通告。如果是這樣的話,我會認同這算是性賄賂。但是,這種性賄賂干政府什麼事?(別忘了黃葳威的結論是政府應該干預綜藝節目,減少性賄賂)如果女職員為了升遷自願讓上司搞,女職員和上司都是贏家,唯一的輸家是公司(不適任的人獲得職位和高薪),跟政府有什麼關係?

所以,如果黃葳威真的是因為要阻止性賄賂而建議政府干涉,那麼她等於是在說︰
有一些女藝人靠著討好有權勢的主持人得到不該有的好處(演出機會、薪水),以至於電視公司權益受損,這樣下去不行啦。
拐了一大彎,原來她是在捍衛電視公司啊。

總之,如果那篇報導是正確的,黃葳威犯的錯又多了兩個︰
  1. 那不是性賄賂。
  2. 就算那是,也不干政府的事。(除非政府真的那麼在意那些電視臺的營運,以至於願意主動替他們調查和清算佔公司便宜的節目主持人)

1.19.2010

仰山學堂04。象牙塔之外:日常哲學

Update:仰山學堂04已經順利結束,活動紀錄及相關文章如下:
仰山學堂04完食!
仰山學堂04課程簡報與講義下載
仰山學堂04「哲學大逃殺!」紀錄
仰山學堂04,流水帳
大家的仰山學堂04心得
仰山學堂04,妖西和藍亭的迴響
...

雞蛋糕老闆獨家介紹︰這次的仰山學堂(藍亭、妖西和我!),我們想弄一些貼近生活的東西。我們希望自己能讓聽完課的傢伙覺得哲學對生活來說有點重要,再不然至少也比較瞭解哲學這種抽象玩意可以如何用在真實世界中。藍亭要介紹神經科學和哲學的互動,讓大家瞭解哲學跟那些做實驗的經驗科學能有什麼鬼關係。妖西去年說他想講因果關係,不過知道今年的主題之後,決定要談談會議以及會議行為的哲學分析。我想討論哲學的生活運用,到時候會介紹很多從雞蛋糕挖來的以及私藏的梗。除了正規課程之外,今年我們特別規劃了其實連要幹嘛都還沒想好的「哲學大逃殺!」希望能讓大家互動得要死要活。

以下是活動說明,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留言。


象牙塔之外︰日常哲學

2010年寒假的仰山學堂,這次我們要談談哲學能有多入世。

時間|2010/2/6(六)下午,以及2/7(日)下午,詳情看下面
地點|仰山空間
對象|對於課程有興趣及好奇心的高中生和大專生,在下面報名
注意|學費不用,食宿沒有,貼心的講義、深度的討論、學術的熱情,無價



坐在沙發上能走多遠?分析哲學的生活運用
白鹿
沙發這玩意在學術界通常伴隨著兩種不太好的聯想︰疑似偽科學的精神分析,以及不事生產的哲學家。如果言談是可靠的心靈探索方法,那麼我們沒有理由譴責使用沙發的精神分析師,因為他們要探索的世界就坐在那沙發上,暗示著兒時的受虐經驗。然而哲學呢?哲學家自己一個人兩手空空窩在沙發裡(數學家好歹也帶著紙筆),就妄想得到關於這個世界的知識,這會不會太把別人當白痴了一點? 這堂課將企圖回答支撐著這類「象牙塔哲學」質疑的兩個重要問題︰
  1. 哲學家真的是只坐在沙發上冥思(以及跟其他坐在沙發上冥思的人討論),就想得到知識嗎?
  2. 如果哲學家真的只是坐在沙發上冥思,這到底是能有什麼鬼學術進展?
程序上,我們會先討論哲學的研究方法(哲學家生產知識的方法),探究這樣的方法跟經驗科學有什麼不同,何以能夠讓坐在沙發上的人懂得一些新東西。接著,我們將探索一些例子,討論這樣的研究方法能否解決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哪些問題。


哲學,以及神經科學
藍亭(中正哲學系教授)
腦神經科學(neuroscience)作為最近興起的,以人的心靈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在現代經驗科學與哲學邂逅的場域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這堂課將簡介分析哲學和神經科學的關係,並以此為基礎,討論哲學和科學互動的案例,探究神經科學帶來的成果如何能為現代倫理學,以及人們對於美好生活(good life)的想像提供蘊含。

藍亭是個歪國人,不過這堂課會用中文講哦,別擔心。


會議五四三︰公共溝通的哲學解剖
妖西
人是一種社會動物。我們很難獨立自存;在絕大多數情況,我們必須參與許多集體活動、必須與其它人一起共事生活。隨著文明演進,人類發明了以分享資訊及問題解決為主要目的的「會議」這種集體活動形式。然而,由於教育、文化以及歷史等諸多原因,在台灣,許多人其實不清楚什麼是「會議」,更不清楚「會議」的價值與重要性。有鑑於此,這堂課將以「會議」作為分析、討論的標的,從主體(個人)、主體間以及集體三個面向,淺談會議的哲學、心理學、社會學與政治學。本課程內容將包括兩大部分:
  1. 會議ABC:會議的語言哲學與認知心理學
  2. 會議與民主:公民社會、公共理性、溝通理性、權力與意志


哲學大逃殺!
妖西白鹿
課後的bonus時間!我們將進行血淋淋活跳跳的哲學大逃殺(內容不能告訴你,因為我們還沒想到)以及工商服務(自由發問和討論)。



2/6(六)
13︰00 報到
13︰30~15︰30 坐在沙發上能走多遠?分析哲學的生活運用/白鹿
16︰00~18︰00 哲學,以及神經科學/藍亭

2/7(日)
13︰00 報到
13︰30~15︰30 會議五四三︰公共溝通的哲學解剖/妖西
16︰00~18︰00 哲學大逃殺!/妖西和白鹿

「功利主義」的濫用

功利主義,Utilitarianism,名詞,一個規範倫理學的理論類型。

功利主義有許多變體,不過大致上都主張道德上的善奠基在社群成員可擁有的效益上︰一個行為是最善的,若且唯若這個行為是所有可能的選擇中,能夠達成最大效益的一個。這裡的「效益」是廣義的效益,對於大部分的功利主義而言,任何福祉的增加或者慾求、喜好的滿足都代表效益的提昇,不管這些福祉是基本的還是奢侈的,這些慾求是高級的還是低賤的,這些喜好是有文化深度的還是野蠻粗俗的。在哲學上,「Utilitarianism」只是一群理論共有的名字,不包涵貶意,因此許多人主張使用較中性的「效益主義」來取代比較難聽的「功利主義」。

然而,在距離哲學較遠的學術領域,以及學術圈之外,「功利主義」有另外一種有點類似但是基本精神差很多的用法︰
「為什麼要考課文默寫?死背這些課文對我到底有什麼好處?」
「不要什麼事都只想好處,這種功利主義的思維不好」

「我一點也不喜歡古蹟,假日也不會去逛古蹟,為什麼我得跟大家一起繳稅維護古蹟?這樣做對我有什麼好處?」
「你的腦子只有辦法處理好處嗎?你這個功利主義者!」
與哲學家的用法不同,在這些句子裡,「功利主義者」指涉的是一種不知怎地無法體認有價值的事物,或者擁有可悲的品味的人。而這裡的「效益」自然也專指那些庸俗的、無深度的利益。*1

然而,在論證價值有貴賤之分、效益有風雅粗俗的區別(而且這些區分重要到使得那些品味較差的人應該為了品味較好的人犧牲自己)之前,「你這個功利主義者!」除了表示我看不起你的品味之外,其實沒有多說些什麼。而這種品味上的自大,則使人更容易有意無意地將自己的特權合理化,比方說,認為就算沒有任何回報,別人也本來就應該出錢讓我有古蹟可以欣賞。


Note︰
  1. 在這裡,我本來是打算把「有價值的事物」、「可悲的品味」、「庸俗的、無深度的」都「」起來,可是又覺得那樣看起來好討厭喔。你覺得勒?

1.18.2010

教育部審定高中生活科技課本泰宇出版

吃飯的時候順手把妹妹的課本拿起來翻翻。

第一章第一節︰
若問科技是什麼?我們會得到許多不同的答案或看法,由於我們身處的環境中,隨處都可見到科技產品,而且它的進步神速,所以「科技是什麼?」其實解釋是相當見仁見智的,簡單如散熱風扇般的設計(圖1-1),複雜如生物複製技術(圖1-2)都是科技。
見仁見智是怎樣?是說哪些東西是科技產品是隨各人喜好決定嗎?你應該只是想說有很多種不一樣的東西都屬於科技產品吧?然後第一行那個問號是怎麼回事啊?你只是提到一個問題,沒有真的要把它問出來啊。

緊接著下一段︰
科技的目的是有效解決人類實務上的問題,故科技是重視運用各種資源、透過有系統的方法以解決問題,而不只是對問題原因的追尋。
這是在定義嗎?連「科技」是什麼意思都不曉得的人,你覺得他會知道什麼是「運用各種資源、透過有系統的方法解決問題」嗎?我「有系統地」把指甲留長,「運用」它們「有系統地」(根據指甲和耳道的形狀調整角度)來解決耳屎問題,這樣算是科技嗎?還有你在這裡講的「科技」到底是「科技行為」還是「科技產品」啊?上一段看起來像是後者,這一段看起來像是前者。介紹科技的基礎讀物,這個基本區分不需要做嗎?

緊接著下一段︰
現代化國家民生富足,而擁有知識及創造力的人正以過往無可想像的速度翻起科技的新頁。但因為科技進步總是受需求與欲望所驅使,所以人類總是先看到它的好處,卻在體驗科技之後,才慢慢地來檢討預期之外的副作用。
真的有那種因果關係嗎?如果某個東西總是受需求與欲望所驅使,那麼人類就總是會先看到它的好處,然後再慢慢開檢討會?(我還以為後者是因為人的思慮不周?)如果那是你的意思,你就等於是在說,除了想辦法讓自己不受需求與欲望驅使之外,我們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下面的「隨堂互動」單元︰
看了「科技的定義」之後,請反方向思考,舉出三種不屬於科技的產品。
前面才說科技是見仁見智,現在又要人家照著舉例。還是說你是要人家參考那個鬼定義?我倒是想知道你要怎麼舉出不運用資源或不是依照有系統的方法製造出來解決問題的產品。

看了這兩頁,我感覺這本書只是把教育部指定的內容帶過,並找來資料(圖片、舊新聞、相關小知識)填充,完全沒有想過要如何讓學生清楚理解文中使用的那些基本概念和推論,對於自己宣稱的主張到底是在說些什麼,也毫無解釋的誠意,更糟糕的是,不在乎論述隱含的矛盾。(同時,那行文風格和贅字讓我讀得很不爽)

我還以為一綱多本表示在競爭之下每個版本的課本都會做得不錯,蘭陽女中的老師怎麼還會選到這種概念和邏輯不嚴謹,文法和行文酷似奇摩電子報的書啊。這樣你是要我怎麼放心生小孩?

1.17.2010

政大廣電系教授︰康熙來了性賄賂

『...政大廣電系教授、白絲帶關懷協會執行長黃葳威受NCC委託進行台灣電視節目性別議題表現案例研究,結論是台灣電視節目性別歧視情況嚴重,戲劇節目常見性暴力、性犯罪,綜藝節目最常見主持人揶揄女性身體特徵,換取節目效果。

黃葳威特別點名曾經得過金鐘獎最佳節目主持人蔡康永及小S主持的「康熙來了」,及秀場名主持人豬哥亮復出主持的「豬哥會社」兩個節目。

黃葳威說,在這兩個高收視率的節目中,年輕女性為了想上節目打響知名度,只好忍受被主持人充滿性暗示的話語猛虧,甚至羞辱,讓人看了難過,這種委屈自己只求亮相揚名的做法,已經達到「性賄賂」的層次。

...何吉森表示,節目內容落實兩性平權是NCC今年關懷重點,希望業者自律,也會以學者的研究報告為基礎,聽取各方意見,制訂「性別節目議題製播原則」規範。』(自由時報 2010.01.17)

  1. 黃腔到底是有多少殺傷力?「只好忍受被主持人充滿性暗示的話語猛虧,甚至羞辱,讓人看了難過」講得好像被人權迫害一樣。王顥中在這個噗表達了對於這個現象的嚴重性,以及該教授資料可靠程度的懷疑,我跟他站在同一邊。到底是藝人被迫害,還是教授品德衝動

  2. 就算黃腔真的對某些人有殺傷力︰

    節目包含黃腔,這個現象的出現不難理解,因為黃腔娛樂觀眾。然而,如果NCC真的禁止節目主持人對女藝人開黃腔,到底是誰被這樣的禁令保護了?顯然不會是所有被開黃腔的女藝人,因為不見得每個女人都認為被開黃腔是一種侮辱、會因此受傷。(這也證明了,開黃腔並不是本質上惡的)

    那麼,為什麼那些沒辦法承受被開黃腔的藝人要接這種讓自己難堪的通告?我想,除了加減賺之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每個藝人都得奮力讓自己曝光,增加贏得演藝總體競賽的機會,這代表你最好每場比賽都別缺席,就算你真的真的很討厭那個項目。

    因此,如果NCC真的禁止節目對藝人開某種程度以上的黃腔,這樣的禁令等於把某種受歡迎的表演項目從演藝圈的總體競賽中拿掉,使得原來不擅長這種表演的藝人過得好一點(他們不需要在失去曝光機會和受辱之間左右為難),原來擅長這類表演的藝人過得差一點(他們的相對優勢消失),原來喜歡這類表演的觀眾過得無趣一點。

    (對比︰如果NCC禁止大學教授散佈聳動人心的蠢話,這樣的禁令會使得原來不擅長幹這種事的大學教授過得好一點,原來擅長幹這種事的大學教授過得差一點,原來覺得那些大學教授很有娛樂效果的老百姓過得無趣一點)

    然而,我們為什麼要為了那些沒有仔細衡量自己可以接受的底線就進入演藝圈而同時又心靈薄弱容易受傷的傢伙,犧牲其它藝人本來可以獲得的優勢,以及其它觀眾本來可以獲得的娛樂?


Note︰
  1. 我在這裡談到黃葳威的另外一個錯誤︰那些情形根本不算是性賄賂。
  2. 這篇文章說明為什麼我可以同時主張政府應該禁止辦公室裡的黃腔而不自我矛盾。

傳統文化作為養料

A. 因為流行文化必須從傳統文化汲取養料,所以一個不重視傳統文化的社群,沒有辦法發展出具有在地特色,且同時對當代人有吸引力和影響力的流行文化(現代人從二十世紀初期以來隨著大眾媒體的盛行而普及的各種文化現象、觀念和態度)
teddy在簡繁體字的延伸討論中提出了類似上面這樣的說法。

老實說,我對於這類想法一直有點猶豫,因為它提到的因果關係很直覺(一個文化有助於養成另一個文化),而且又政治正確,前者讓人不容易想到要懷疑它,後者讓人不敢跟別人說自己在懷疑它。換句話說,它實在是太像那種你每次演講都可以拿來結尾而絕對不會被反駁的一般論,就如「人類殘害地球下手太重,我們應該盡最大的努力環保,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可以確定的是,A是一個經驗命題,它宣稱了某個文化發展的因果原則︰重視傳統文化對於流行文化的發展有幫助。要知道A為不為真,你得真的仔細觀察這個世界上的各個社群、他們對傳統文化的態度,以及他們的流行文化的表現(當然,A可能並非完全為真︰它很可能是有條件地為真,或者在一定程度上為真,然而,只要程度夠高,A就可以用來支持傳統文化,就如同teddy在原來的討論串裡做的那樣)。

相信A的人可能會說,要是你認真觀察,你肯定會看到一些支持A的證據︰
大部分對當代人有影響力和吸引力的文化,其社群都剛好把他們的傳統文化保存得很好(例如巴黎、日本、義大利...)。而且,這些流行文化裡通常融入很多傳統文化。另外,大部分對當代人沒什麼影響力的文化,其社群都剛好把他們的傳統文化保存得很爛(例如新加坡)。
不幸的是,社會科學共通的難題就是,我們很難找出兩件事的因果關係,尤其是牽涉廣泛的時候。在這個例子裡,就算上面那些證據都是真的,在未經解釋時,它們頂多也只能指出那些事情之間的相關性,而非因果關係
X. 把傳統文化保存得很好——共同發生——擁有夠力的流行文化
Y. 流行文化中摻有傳統文化元素——共同發生——擁有夠力的流行文化
Z. 把傳統文化保存得很爛——共同發生——不擁有夠力的流行文化
當然,你可以說,這些相關性就足以讓我們相信它們之間有因果關係,因為,我們只要假定A,就可以很方便地說明為何XYZ會為真。然而,這只是可能的解釋之一,發揮一下想像力,其它選擇就呼之欲出︰
B. 那些受歡迎的流行文化都帶有傳統文化元素,這並不是因為傳統文化受歡迎,而是因為流行文化受歡迎,傳統文化跟著受歡迎。所以在這裡並非傳統文化庇蔭流行文化,而是倒過來︰因為流行文化爭氣,所以傳統文化跟著出頭。而當初流行文化受歡迎的原因,可能跟那些「有深度、有保存價值」的傳統文化毫無關係,而是依賴創造力、生活型態,或者更偶然的社會因素,例如某個醫生剛好想到了突破性的連環畫技巧(當然有人會辯說這些也都是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影響,不過這種後見之明其實很難跟其它沒道理的牽拖做出區分)。

C. 不重視保存傳統文化的社群通常搞不出夠力的流行文化,因為不重視保存傳統文化的社群通常同時也不重視文創產業,他們比較實務,寧願把錢花在科技或其它方面。因此,在這裡,不重視傳統文化不是弄不出夠力的流行文化的原因,這兩件事在這裡只是作為另外一件事情的結果同時出現,彼此之間沒有因果關係。(這個論點也暗示了一種有一些國家就是不負責生產文化的世界分工︰就算自己所屬的社群沒有令人驕傲的流行文化,這也不見得是多麼糟糕的事情)

D. 傳統文化對於造出對當代的一般人有影響力和吸引力的流行文化毫無幫助,然而,為了殺進高檔藝術界,避免老是被評為沒深度的商業取向文化,每個文化產業到最後都得多多少少弄些有的沒的隱喻、只有歷史系才懂的伏筆,讓自己看起來比較有內涵,而其中一個常見的策略,就是顯示出那些掌握文化評論權的人所喜歡的,對於傳統文化的重視。

E. 在D之下,或許一般人也會被摻有傳統文化的流行文化吸引,因為那比較「有深度」。然而,如果是這樣的話,這根本就是喜歡傳統文化同時又掌握文化評論權的人老王賣瓜的結果。

F. 要發展有影響力和吸引力的流行文化,具不具有保存良好的傳統文化一點也不重要,梗多比較重要。X和Y會出現,只是因為通常傳統文化裡有最多最熟悉的梗可供社群中的創作者使用。換句話說,要是你沒有明顯的喜好,你要把接下來的一年拿來修習中華文化或者有相同質量的其它文化根本無所謂,對你來說中華文化或許比較垂手可得,不過它們對於你的創作的幫助不會相差太多。

G. (歡迎補完)
上面這些理論,有一些可能只能說明XYZ之中的一個或兩個,然而,只要這些理論彼此之間不矛盾,就可以搭配使用。因此,要使得XYZ成為支持A的證據,你起碼得要排除上面這些理論可能形成的所有能夠提供完整解釋的組合,以及其它雖然我沒想到但是已經有人想到的替代方案(當然,一個理論不見得需要在所有社群上都為真,或許到最後你會發現A在大部分社群都為真,而其它社群則間歇穿插B、C、DE、BF的組合)。這個工作或許是可能的,或許已經有人辦到了,也或許,它因為太過龐雜,遠超出現代社會科學能夠分析的範圍。

也或許,最後我們會發現,傳統文化和流行文化之間確有因果關係,但這樣的因果關係並不是我們預期的那般政治單純的養料、協力培育的關係,而是建構於錯綜複雜的權力糾葛,以及曝光率和深奧內涵的利益互惠。

1.13.2010

相信還是不相信?

Landsburg寫在《The Big Question》裡的一段話,雖然不見得有道理,但是真的很賤︰
每個早上,我的鄰居米夏,就像其他所有正統猶太人一樣,為他的早禱作結︰「我誠敬地相信救世主將到來,就算他或許耽擱了,但我依舊相信」。我自己完全相信2開根號之後會是個無理數,但是從來不覺得有必要大聲宣稱自己相信這件事。這就是為什麼我懷疑米夏在說謊。

每當我不停地重複念說自己擁有某個信念,通常我根本就不相信它。你在街上和我擦身而過的時候,可能會聽到我喃喃自語︰「我相信我的披肩和衣服很搭」或者「我相信我在感恩節前可以減掉5磅」或者「我相信她喜歡我!」不過你絕對不會聽到我自言自語說「我相信2加3等於5」。我知道2加3等於5,而這就是為什麼我不需要一直跟自己重複那件事。

會被我不停重複碎碎念的那些信念,通常是我想要相信,或企圖說服自己相信,或正在評估要不要接受的。然而,一旦真的接受了它,我就不會再一直碎碎念。

所以,每當我看到有人齊聚一堂一同宣讀13信條、尼西亞信條、舊約,我只看到一群不信神的人。(pp. 55-56)

1.12.2010

媽的又一個dead end(顯示為正在企圖寫期末論文)

  1. 如題。

  2. pyridine對於先前方文山說的「許多西方語言是由拉丁文演化而來,但是現在西方的年輕人,大概都看不懂古拉丁文...但是漢字不同,就算是古人來到現代,也能和我們筆談,這大概是全世界唯一可以穿越時空的文字。」有一些有趣的意見,請看這裡這裡

  3. 看到羊男的新版面,覺得好精巧喔。害我又想改版了。

  4. 寒假要開始做碩士論文的背景文獻研究了。我打算寫一篇關於自由意志的東西,初步目標是建立一個和決定論相容的道德責任準則(即︰建構一個理論,使得即使決定論為真,我們也有辦法區分人在什麼情況下需要為自己做的事情負道德責任),希望到時候能想到一些別人沒想過的好點子。

  5. 如果我真的想到一些好點子,我一定要想辦法把它們寫成一本哲普書,據我所知目前應該還沒有介紹自由意志和道德責任問題的中文專書。

1.11.2010

簡體字的歧義問題

有一些人說,跟繁體相比,簡體的劣勢之一是有比較多歧義字,例如簡體的「后」同時代表「后」跟「後」,這可能在語言使用上造成一些麻煩。

我不同意這種說法。

在所有的自然語言裡,文字的歧義都可以靠脈絡(上下文)來排除,所以一字多義本身不見得會造成任何困擾。如果你是一個語言設計師,你不會企圖排除所有一字多義,因為那代表你得將所有字義都對應到一個獨特的字,而如果你這樣做,你的語言裡將會有無法想像多的數量的字,這樣的語言根本就無法被學習和使用。所以,比較實際的策略應該是適當地允許一字多義,然後依靠脈絡來化解。例如,你可能會設計一個字「便」,讓它同時有「不麻煩」和「排泄物」的意思,它是個歧義字,不過沒關係,只要你為它跟其它字設計不同的搭配用法(例如「便利」、「大便」),就不會出問題。事實上,就算你忘了做這件事,也不用擔心︰自然語言是活的,如果值得注意的歧義問題常常出現,就會有人想到新的用法和搭配來解決它,而這個新用法也不見得包含藉由創造新的字來減少歧義。

換言之,在語言中,要有多少歧義字只是策略問題︰歧義字少的語言允許你用比較少的字構成一個句子,因為每個字都只有一個意思,不需要添加上下文來排除歧義。然而,這種語言同時也要求你記憶比較多個字。相對地,學習歧義字多的語言不需要記太多種字,但是就得在使用時適當地添加脈絡,排除歧義。

想像一下,你收集了所有可能的語言種類,依照歧義字的多寡排成一列,歧義字最多的語言排在最左邊,歧義字最少的語言排在最右邊︰

歧義字最多...........................歧義字最少
我們可以很確定,屬於最右邊「沒有歧義字」那一區的語言不是我們想用的,因為可能沒人有辦法學會它。我們也確定偏左邊「所有字都有20種以上的意思」那一區的語言也不是我們想用的,因為用起來太麻煩。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長串語言的隊伍中,繁體和簡體中文會排得很近,因為它們之間歧義字的數量可能只相差500個,在這時候,要選擇哪種語言,就不見得有明顯的判準了。

歧義字最多..........簡體..繁體...........歧義字最少
或許,慣用繁體中文的人會說簡體是個爛語言,因為簡體「后」、「後」不分,會造成混淆。然而,這並不能算是簡體的缺點,因為慣用簡體字的人早就習慣了那些為「后」添加適當的脈絡以避免誤解的方法*1。不過,這樣的回答可能沒辦法滿足那些慣用繁體的人,因為他們可能會這樣講︰
必須要在句子裡多添加一些字,才能避免歧義造成的混淆,這就是簡體的缺點啊︰要達到精確的溝通,簡體在使用上比繁體更麻煩。
對於這種想法,我有幾個回應︰
  1. 如果一句話中使用的字的數量真的是語言使用的負擔,你應該早就放棄「蜻蜓」、「杯子」、「老虎」這些詞,並且用「蜓」、「杯」、「虎」取代它們。你沒有這樣作,就表示事實上你身為語言的使用者並不在意自己講的話是不是多了一些不必要的字,或者主觀習慣的爽度比簡約更重要。

  2. 事實上,語言的使用者似乎也並不是都很在意自己講出來的句子的意思是不是精確。要是他們真的都認為避免歧義很重要,網路上面(以及報紙上、大學生的報告上)就不會有那麼多文法、贅字和選字的錯誤。當然,這不是說容易發生歧義並不是語言的缺點,只是在說︰

    1. 這個缺點並沒有大多數以此反對簡體的人想像中那麼重要,以及
    2. (要是那些網路使用者、記者和大學生並不是不願意,而是沒有能力製造出精確的句子,那麼)要改善實際溝通中的歧義問題,加強語文教育很可能比改變語言更有效。

  3. 假設,在那一長串語言隊伍中,排在繁體右邊的是一個叫做「超繁體」的語言︰

    歧義字最多......簡體..繁體..超繁體......歧義字最少
    這個語言擁有比繁體更多的字,更少的歧義,例如說,在繁體裡「便」同時有「方便」、「糞便」、「隨便」三種意思,然而,在超繁體中,這三種意思分別被「玣」、「汳」和「苄」代表。

    要是你遇到一個超繁體的慣用者,問他覺得繁體如何,他很可能也會說繁體是個爛語言︰「在繁體裡,「玣」、「汳」、「苄」全都寫成「便」,用的時候還要多加字變成「方便」、「糞便」、「隨便」才能區分,多麻煩啊!」然而,作為繁體的使用者,你一點也不覺得寫成「方便」、「糞便」、「隨便」有什麼麻煩的,也不覺得「便」的一字多義會造成困擾,更不會因此承認繁體在任何客觀意義上比超繁體差。這就代表,這些關於麻不麻煩的抱怨,除了表現語言慣用者的偏見之外,根本無法證明這些自然語言在歧義上的小差異在實際使用上的影響程度。



註解︰
  1. 我私自猜測,在大多數情況下其實根本就不需要添加什麼脈絡,因為「后」、「後」這兩種概念差太多了,而且一個常作名詞一個常作介係詞,不太可能混淆。不過我還是假定在這裡添加脈絡是必須的,因為我相信你可以想到很多其它不添加脈絡就會出問題的簡體字的例子。

我們是正統漢字的傳承基地,我們的年輕人可以直接讀古代的經典

可是還有一些傳統的東西可以讓我們有很大的力量,譬如說,我們是正統漢字的傳承基地,我們的年輕人直接可以讀古代的經典,這一點是許多大陸的學者、老師到台灣來之後感到很羨慕的。所以我們對於中華文化的傳統,我們能夠用我們了解的正體漢字去理解它,這一點是在我們的流行音樂、流行文化中展現出來。各位聽過周杰倫的「青花瓷」、「東風破」,這些歌曲就是從我們古代的文學轉化為流行文化,一樣可以受到年輕人的歡迎,所以說「維護、活化、傳承文化資產」,也變成我們台灣一個很重要的價值。(馬英九,治國週記)

方文山說,許多西方語言是由拉丁文演化而來,但是現在西方的年輕人,大概都看不懂古拉丁文,兩千年前的古碑文如果在義大利出土,對他們來說完全是超時空的語言。但是漢字不同,就算是古人來到現代,也能和我們筆談,這大概是全世界唯一可以穿越時空的文字。(聯合報,2010.01.04)

  1. 我沒去找過,但是我相信你可以google到所有古代經典的簡體版全文,而且現在去簡體書店買經典或許還比較便宜(只要它們沒被中共禁掉)。在閱讀古文上,說會讀繁體版的古中文是一種優勢,就跟說會讀手寫體的古英文是一種優勢一樣白痴。

  2. 我還真的不想跟古人筆談,不過要是有人拿槍抵著腦袋逼我這樣做,而且我不懂繁體字,我會開個簡繁轉換網頁在旁邊。

  3. 不過我想除非我們談論的是你今天大了幾次便這種屁事,否則我們的筆談應該會很沒效率,因為旁邊的國學教授會花很多時間爭論古人說的哪句文言文到底是哪個意思

  4. 繁體文字和簡體文字有幾乎一樣的表達能力,因為所有繁體語句都可以被翻譯成意義相同的簡體語句,反之亦然。當然,它們會有不一樣的美感,不過這應該只是習慣和情境的問題(我覺得簡體字在這裡就很搭)。這些哭夭繁體字(相對於簡體字)是文化資產應該被保存的人,要嘛是對於自己的價值觀太過自大,要嘛是想討好那些自大狂。

  5. 文森的詳細評論。我同意他的大部分想法,雖然我認為繁體和簡體有不一樣的語感(美感),看到「飄散」的人所體會的感覺和看到「飘散」的人所體會的感覺不見得一樣,不過我不覺得這可以證成在任何稍微客觀的意義上的,繁體的價值。

  6. 然而,如果談論的是語感,那麼只要語言學得的情境不同,或者對於一個詞彙有不一樣的相關經驗,就算是同樣使用繁體的兩個人,也不見得會對於同一組文字有一樣的感覺。「上班」這個詞在我腦中具現的畫面是,兩個人坐著夜市常見的那種給小孩子玩的、投十塊錢進去就會播放音樂然後搖來搖去的玩具汽車/動物搖來搖去,這應該是我小時候學習和使用「上班」這個詞的時候的特殊想像使然,我相信大部分人應該不會這樣。而利用這樣的差異,我可以寫出一首詩,讓這首詩擁有某種幾乎只有我自己才能體會的美感,但是我不會說這是一種客觀優勢。語感這種就算是使用一樣的語言文字的人也不見得有一樣感覺的東西,談客觀優勢根本不make sense。

1.09.2010

回應的方式變回來了耶


對啦,因為都沒有人喜歡。

(圖片︰取之於島,用之於糕)

原來就是因為沒有書店(點頭)

台灣城鄉發展的嚴重落差,從書店的存亡可以一窺究竟。在都會區連鎖大書店不斷擴大的同時,各鄉鎮中辛苦撐持的一些小書店卻被迫一一收攤。根據最近的調查,台灣319個鄉鎮市中,其中至少有120個已找不到任何一家書店,有些即使鄉鎮即使還勉強存在一兩家店面,卻主要是供應文具,書刊寥寥可數。台灣最南端的屏東縣,33個鄉鎮當中,有27個鄉鎮書店已然絕跡。高雄縣27個鄉鎮,有15個已經沒有書店存在,其中田寮鄉甚至連文具店也沒有!中部的彰化縣、東北端的宜蘭縣,其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

沒有書店,哪來文風?文風不見,何來思考與創意?當今政府一方面砸下鉅資,大事鼓吹所謂「文創產業」,另一方面卻又放任鄉鎮書店在酷厲的市場機制下熄燈消亡,這對台灣社會而言,實是巨大的嘲諷。書店在偏鄉遠鎮被連根拔起,這一方面反映台灣的城鄉之間,已不僅是差距,而是幾近於令人絕望的鴻溝;另一方面,也顯示台灣的文化產業已幾乎失去與土地的連結,只能在繁華都會的玻璃帷幕大樓中玩著自我感覺良好的遊戲。

「全國唯一教育專業報」︰台灣立報 社論 2010-01-08

  1. 你怎麼知道書店倒閉會造成大家比較沒有機會接觸書?說不定他們就是被博客來弄垮的啊。(順便一提,宜蘭有誠品啦,雖然我從來都不在那邊買東西)

  2. 這些人一聽到別人唸的書比以前少就在那邊哭爸哭母,卻沒想過透過網路看到這篇鬼扯的人或許還比從立報上看到的人多。

  3. 書店倒閉跟文創產業有什麼關係?

  4. 聽他的口氣好像是要政府想辦法讓這些書店不倒閉一樣。書店的書又不能借回家,為什麼要花納稅人的錢支持書店?我還寧可政府把錢花在我家附近的圖書館上。

  5. 我唯一想到實體書店的好處就是可以翻閱最新出版的書。如果政府想替住在「偏遠鄉鎮」的傢伙挽留這類機會,應該做的是替中文書建立Google Books這類系統。

1.08.2010

腦闆嚴選哲學書單

哈囉,對哲學感興趣的你好!我是哲學哲學雞蛋糕腦闆朱家安。

如果要問我初學者讀哲學書需要注意什麼,我想到的第一件事情是:讀你讀得懂的東西。哲學有價值,是因為可以理解,有些人崇拜自己不能理解的東西,認為讀不懂代表高深。你當然有權選擇自己的閱讀品味,不過我想提醒你,上述品味有一個危險的地方:它可能會讓你比較容易區分「寫得不清楚所以難以理解的東西」和真正高深的學問。

對於初學者,我建議大家從自己至少可以懂七八成的書開始讀起,一步步掌握哲學,站在已經學到的基礎上,逐漸往外擴張。考慮到這一點,下面這些選書,都是以清晰明確為首要判準,我會大概說明它們在學習歷程的可能角色。有些書我剛好有寫書評,也會附上去。這份書單修改自我提供給〈好青年荼毒室〉的文章,你可以在這裡看到原始版本。

哲學概論類

「哲學概論」指的是那些介紹了大部分重要哲學領域的書,若你想知道哲學家大致上都在討論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底下有哪些重要陣營,哲學概論式的書就是正確選擇。

  • 《一把鑰匙,走進哲學》 朱立安・巴吉尼 麥田文化
  • 《如果沒有今天,明天會不會有昨天》易夫斯・波沙特 商周 #推薦序
  • 《今天學哲學了沒》張智皓 商周 #書評

哲學史

這些書通常不以問題分類,而是以哲學家或哲學著作分類,如果你對特定哲學家的思想和歷史定位感興趣,可以參考。

  • 《哲學的40堂公開課》奈傑爾・沃伯頓 漫遊者 #書評
  • 《哲學經典的32堂公開課》奈傑爾・沃伯頓 漫遊者 #書評

此外,我和插畫家 Summerise 合作的〈画哲學〉專欄也是介紹哲學家的作品,這個專欄的1-19集收錄在 illutimes,20集之後在01哲學繼續連載中。

專題

這些書討論特定的一個或一組哲學問題,能讓你深入了解議題。

  • 《你該殺死那個胖子嗎?》大衛・愛德蒙茲 漫遊者

    電車問題(trolley problem)是哪些人提出來的?經過了哪些轉變?對哲學研究有什麼影響?

  • 《反對完美》邁可・桑德爾 五南

    對人類做基因改造會有什麼道德問題?

  • 《世界為何存在?》吉姆.霍爾特 大塊文化

    為什麼這世界上存在有東西,而不是什麼都沒有?#書評

  •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強納森.海德特 大塊文化

    人是怎麼做道德判斷的?理性和情感各自扮演什麼角色?#書評

  • 《你以為你的選擇真的是你的選擇?》朱立安.巴吉尼 商周出版

    自由意志存在嗎?如果不存在,我們要怎麼辦?

教科書系列

這些書為了內容的完整和明確犧牲了所有其它可以犧牲的東西,但如果你真的對哲學有愛,不在乎書裡有沒有有趣的例子和引言等種種花絮,它們能協助你建立紮實的哲學基礎。這些書通常會直接用哲學子領域名稱當書名,就不一一介紹了。

  • 《哲學入門:想想哲學》彭孟堯 洪葉
  • 《形上學要義》彭孟堯三民
  • 《知識論》彭孟堯 三民
  • 《心與認知哲學》彭孟堯三民
  • 《語言哲學》王文方 三民
  • 《科學哲學》陳瑞麟 群學

我的書

自己的書,當然要推薦。《哲學哲學雞蛋糕》是三十幾篇部落格文章整理而成的散文集,每篇文章討論一個哲學概念或問題,文章語文章之間沒什麼關聯。這本書沒有什麼系統,意思是你不能期待它的內容承先啟後,讓你越讀越深入,它的特點是每篇文章都非常好懂,你可以把它當作「輕鬆地開始思考問題」的觸發器,也可以用來測試朋友對哲學有沒有興趣。《護家盟不萌》是關於社會議題的書,我在書裡整理了支持和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論點,並試圖論證同性婚姻的正當性。你可以把它當成一個思考訓練,自己當裁判,判斷我提出來的諸多論點能否真擊敗我的對手。

  • 《哲學哲學雞蛋糕》朱家安 紅桌
  • 《護家盟不萌》朱家安 逗點

最後想跟大家分享一個訣竅。我的形上學老師王文方曾經說,你如果花一小時讀書,應該要再花一小時想想剛剛讀到哪些東西,是否真的有道理。我有時候會照著做,真的很有用。

下面是幾年前寫的另外一套書單,排版比較不好閱讀,僅供參考。

舊的書單

  1. 「@」代表難度︰
    @︰看不懂是笨蛋
    @@︰需要一點注意力
    @@@︰請用面對理想交配對象的態度應付它

  2. 「!」代表推薦程度︰
    !︰一丁點推薦
    !!︰推薦
    !!!︰很推薦
    !!!!︰就算你一輩子都找不到理想交配對象沒關係你還有它

  3. 書單隨時更新。如果你發現新的哲學書出版了,歡迎留言提醒我。

哲學的40堂公開課 @!!!
/Nigel Warburton/漫遊者
雞蛋糕書評

今天學哲學了沒 @!!!
/張智皓/商周
雞蛋糕書評
我同學寫的,中文世界難得一見身兼哲學史和哲學概論的哲普書。

鴨子中了大樂透 @!
/朱立安.巴吉尼/麥田
雞蛋糕書評
朱立安.巴吉尼是我看過最棒的哲學普及作家,他的文筆通順易讀,內容有趣,完全符合哲學普及書的要求。

難解的簡單 @!!
/卡薩提、瓦爾茲/究竟
雞蛋糕書評

科學哲學 @@!!!
/陳瑞麟/群學
雞蛋糕書評

語言哲學 @@!!
/王文方/三民
雞蛋糕書評

邏輯謬誤鑑識班 @!!
/冀劍制/漫遊者文化
雞蛋糕書評

只有這本!必讀的西方五大哲學家經典 @@!
/朱立安.巴吉尼/麥田

一把鑰匙,走進哲學 @!
/朱立安.巴吉尼/麥田

我們為什麼要活著?尋找生命意義的11堂哲學必修課 @!!!
/朱立安.巴吉尼/麥田

哲學家的工具箱:一本教你如何有效思考的技術手冊 @@!!!
/朱立安.巴吉尼、彼得.佛索/麥田

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12道檢測思考清晰度的哲學闖關遊戲 @!!!!
/朱立安.巴吉尼、傑瑞米.史坦葛倫/麥田
雞蛋糕書評
這本書真的是太有趣了!

新聞挖挖挖:頭條新聞背後的哲學思索 @!
/朱立安.巴吉尼/麥田

自願被吃的豬:100個讓人想破頭的哲學問題 @!
/朱立安.巴吉尼/麥田

賣淫的倫理學探究 @@@ !
/甯應斌/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驚異的假說:克里克的「心」、「視」界 @@!
/克里克/天下文化

知識的騙局 @@!!!
/亞倫.索卡/時報出版
雞蛋糕書評
有史以來證明有些人文學扯就是在胡扯的最佳實驗。

柏拉圖與鴨嘴獸一塊上酒吧 @!!
/湯姆.凱瑟卡、丹.克萊恩/時報出版
雞蛋糕書評

放屁 @!
/Harry G.Frankfurt/商周出版
《On Bullshit》是曾被擺上暢銷櫃的哲學書之一,自2005年出版至今,已經有超過十種語言的翻譯版本。作者是普林斯頓的哲學教授Harry G. Frankfurt,他在書裡對美國人最常用來做言詞批評的字眼「bullshit」做概念分析。

萬種心靈 @@!
/丹尼特/天下文化

從封閉世界到無限宇宙 @@!
/亞歷山大 夸黑/商周出版

哲學入門 @@@!
/彭孟堯/洪葉

101個有趣的哲學問題 @!!
/馬丁.柯亨/究竟

101個兩難的哲學問題 @!
/馬丁.柯亨/究竟

哲學入門九堂課 @!
/湯瑪斯 內格爾/究竟

倫理學 @@!
/林火旺/五南

這是個什麼樣的世界 @!
/王文方/三民 

形上學 @@@!
/王文方/三民

我思故我笑 @@!!
/John Allen Paulos/立緒

科幻世界的哲學凝視 @!
/陳瑞麟/三民 

人心難測 @!
/彭孟堯/三民

1.07.2010

哲學家依然是最好的工作之一

CareerCast公佈了2010年版的最新全美職業排名,哲學家依然是最佳選擇之一,而且比上次前進了一名。

這次的前15名︰
  1. 精算師
  2. 軟體工程師
  3. 系統工程師
  4. 生物學家
  5. 歷史學家
  6. 數學家
  7. 律師助理
  8. 統計學家
  9. 會計師
  10. 牙醫助理
  11. 哲學家
  12. 氣象學家
  13. 科技文章撰寫員
  14. 銀行主管
  15. 網頁設計師
關於排名考量的因素,跟上次一樣︰
這份研究評估職業的五個面向︰工作環境、收入、前景(employment outlook)、體力耗費、壓力。換句話說,當一個工作的環境怡人(少噪音、有毒氣體、涼快、自由度高)、平均收入和調薪潛力高、體力上輕鬆、壓力小,這個工作就會排得比較前面。

仰山學堂聞香

今年寒假仰山學堂(2/6、2/7)的班底大致上確定了,除了常見的妖西和我之外,還有藍亭。

藍亭是個歪國人,不過中文很好,很和善很聰明。藍亭拿的是哲學博士,曾花過一段時間念神經科學,我連續兩個學期修他的課(心靈哲學、神經倫理學),獲益良多。寒假藍亭將在仰山學堂講述哲學與神經科學的勾心鬥角和悱惻纏綿。

妖西這次打算分享因果關係的哲學分析,而我決定介紹哲學分析的生活運用。

喜歡的人記得把時間空下來,我們下週會公佈課程內容,並開放報名。

預先處罰即將犯罪的人

假想這個情況︰
我們藉由可靠的資訊確定某個人會在某個時候犯罪,我們確定他將會犯下的罪行的內容,也確定自己(或是世界上的任何其他人)沒有任何可能阻止他犯罪,或者在任何意義上減少他的犯罪造成的傷害(假想一個決定論的世界,一個囂張的犯罪預告,加上一個百發百中的預測法)。更糟的是,我們同時也確定,在他犯罪之後,就再也沒人逮得到他。

我們確定,我們沒辦法對這個人做任何事,除了這個︰在他犯罪之前,我們可以利用某種方式處罰他,而且這個處罰的大小,相對於他將做出的那些壞事,是公平的。(當然,根據前面的假定,就算我們選擇處罰他,也無法讓他放棄犯罪,或是改變任何計畫,不過他會知道自己是因為自己即將犯下的罪行而被處罰)
問題︰
  1. 在這種情況下,道德是否允許我們預先處罰他?

  2. 一般而言,道德會要求我們處罰犯過罪的人。然而,在這種沒有其它方法可以施行處罰的情況下,道德是否要求我們預先處罰他?

1.06.2010

激辯留言系統測試中

我目前正在測試來自IntenseDebate的留言系統,這個留言系統把留言存在自己的(而不是Google的)主機,所以當它運行的時候,你沒辦法在文章底下看到今天早上之前發的所有舊留言,只能用旁邊的「其它投訴的人客」查閱(點那個小小的粉紅色加號)。

這個新留言系統的好處是比較不陽春,例如它允許你回應某個特定的留言,如果你想罵人或浪漫告白,點一下他名字旁邊的reply,你的回應就會出現在它正下方,非常方便。另外當然還有讚噓功能,方便大家圍剿迷途的羔羊(誤)。

在這個系統底下你可以用openID或IntenseDebate的帳號留言,依照我的設定,你應該也可以用facebook或推特的帳號留言,不過不知道為什麼我在留言處一直找不到這兩個東西的選項,如果你有facebook或推特的帳號,請幫我測試一下。(我剛剛發現,如果你有IntenseDebate的帳號,可以選擇在有人回應你的留言的時候,讓系統寄email提醒你,還滿方便的)

這篇文章開放測試留言和回報問題及意見。大家先亂玩看看,我再決定要不要繼續用這東西。

1.05.2010

一個律師和一個大學教授

報載行政院民刑法修正案,凡曾遭受家暴、性侵害或遺棄的子女,成年後可請求法院減輕或免除扶養父母之義務。乍觀之下似甚公平,但檢討後發覺後遺症不少。

西哲有云:親子關係是「本質的社會」與合夥公司之「利益社會」不同,不是計較的,帳無法精算清楚,法律不宜過度介入,而應受情理、道德或宗教的規範。

法律能准不養父母嗎 楊崇森 2009-12-25 中國時報
「法律不宜過度介入,而應受情理、道德或宗教的規範」不就是在說,就算我遺棄我老爸,法律也不能處罰我,應該交由情理、道德或宗教來處理嗎?
「說實話,看到這樣的報導,真讓我隱隱感到不安。運動的原始宗旨乃為強身,蘇麗文為了和父親的約定,已經逾越「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的古訓」

喊停的勇氣 廖玉蕙 2008/12/01 聯合報
換句話說,關於你該為父母做哪些事,古訓比你父母的意見還重要。

1.04.2010

對於數學真理的超感知覺

承上文)我越來越確定經驗/非經驗的混淆是藍思博在這本書裡犯的系統性錯誤。

在第七章,他討論超感知覺(ESP,可以感知紙牌背面的符號之類的那種超能力),宣稱每個擁有足夠認知能力否認超感知覺存在的人事實上都擁有超感知覺(p.71),因為每個擁有足夠認知能力否認超感知覺存在的人也都擁有足夠智慧懂一些數學,而數學認知能力本身就是一種超感知覺︰
  1. 數學認知能力是一種認知能力,
  2. 而且它超越感官︰你知道對於每個數n,都有一個數比n大,而且剛好等於n+1,然而,你並不是利用感官知道這件事的,你不曾「看到」過數目,也不曾對於每個n都找來n個石頭,然後再找來n+1個石頭,看看後面那堆是不是比前面那堆多。
藍思博認為,根據日常的用詞,符合上面這兩個條件的東西就算是超感知覺,他說,不然要怎麼定義?你總不能把超感知覺定義成「不可能擁有的認知能力」吧?

我們當然有簡單且合理的方法定義超感知覺,就算沒有,起碼我們也確定超感知覺是對於經驗事實的感知能力,而不是對於非經驗事實的感知能力。一個沒見過單身漢的人知道所有單身漢都是男人,這算什麼超感知覺? 我對你一無所知,卻猜中你今天下載的是松島楓還是蒼井空,這才了不起。
 
看到自己喜歡的作家不停地犯同一種低級錯誤,真的是令人傷心。將來若有機會寫哲學普及書(我希望有),我一定要花一些篇幅釐清這些簡單但容易混淆的區分。

1.03.2010

本體論論證和文字遊戲

承上文)藍思博(Steven E. Landsburg)討論的第二個論證是本體論論證。本體論論證大概長這樣︰
根據定義,上帝是最完美的存有,就像獨角獸是有一隻角的存有一樣。(無神論者或許不喜歡把最完美的存有這個概念取名叫「上帝」,但是他們也不會否認有這樣一個概念)

現在我們問一個問題︰上帝存在嗎?如果不存在的話,祂就不會是最完美的存有,因為存在的最完美的存有比不存在的最完美的存有還要完美。所以,上帝存在。
這個論證以前曾經詳細介紹過,只不過又長又無聊

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The God Delusion》裡對這個論證的質疑是︰你怎麼可能完全不觀察世界,單純只靠玩文字遊戲就推論出跟這個世界有關的事實?再次地,藍思博對道金斯的回應很不滿,他說,我們當然可以不觀察世界,單純只靠玩文字遊戲就推論出跟這個世界有關的事實,所有的數學事實都是這樣被證明的。

我想,藍思博這次的錯誤依然是源自於不區分經驗事實和非經驗事實(我不禁猜想,這種混淆會不會是綜貫整本書的系統性錯誤...)。雖然我不確定道金斯在原文中有沒有使用相應的詞語,不過我相信他說的「跟這個世界有關的事實」是指「地球繞太陽轉」、「柯林頓之後是布希上任」這類經驗事實,而不是「所有偶數加二之後依然是偶數」這類非經驗事實。

我相信道金斯的質疑是有道理的,雖然還不算是一個一擊殺(knock-down)的反駁。在兩段前提到的介紹裡,有Peter van Inwagen對於這個論證的完整反駁,我相信它應該是對的。

1.01.2010

自由市場中的慾望操弄

經濟學家說,自由市場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有效率(資源被更有效率地使用,慾望被更有效率地滿足),因為底下互為因果的兩件事︰
  1. 錢可以滿足幾乎所有可以經由交換東西而滿足的慾望。
  2. 通常,每個人會盡其所能製造能滿足別人的慾望的東西來為自己賺錢。
最後,每個可見的能夠為這個社會帶來好處(滿足人的慾望)的工作崗位都將被會把這份工作發揮得最好的人佔據,大家的慾望,會有效率地被滿足。亞當斯密把這種情形稱為「被一隻看不見的手掌控」︰每個人都僅為了自己而努力,最後的結果卻是所有人的需求都被有效率地滿足。

然而,在自由市場裡,至少有兩個方法可以賺錢︰
  1. 根據別人的慾望,製造賣得出去的商品,然後把它們賣給他們。
  2. 根據手上現有的商品,修改別人的慾望,讓他們願意把它們買走。
第一個方法聽起來沒什麼問題︰有人有需求,我滿足它。第二個方法就不一樣了,因為通常你不會願意讓別人為了他的利益竄改你的慾望,讓你願意掏錢買自己本來沒那麼喜歡的東西。然而,這樣的方法卻常常混雜在社會中︰誠品營造知性的品味氣氛、塑身中心資助模特兒產業...這些手法都有類似的結構︰
這種生活非常非常棒,如果你沒辦法過這種生活,那真的是很糟的一件事。而如果你要過這種生活,最好的方法就是購買我們的產品。
這聽起來一點不好,我們期待自由市場讓社會變得有效率,讓每個人原有的慾望都能更快更好地被滿足,但是不期望自由市場養出一堆洗腦專家,操弄資訊改變我們的慾望,迎合他們的商品。

有人可能會說,這不會是自由市場的問題,因為就如同自由市場不允許掠奪和詐騙,自由市場也不會允許洗腦。然而這個問題應該沒有這麼簡單,因為我們可能很難在洗腦和合法的資訊公開、價值推廣之間做出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