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9.2010

論文發表會:生物學、演化、道德、人

七月一號(本週四)要辦在台大的論文發表會,好像滿有趣的,尤其是下面這些:
以生物學論道德演化之可能與不可能╱楊倍昌
Is human morality an adaptation?╱王榮麟
道德判斷的社會心理模型╱陳舜文、邱振訓
Richard Joyce論道德的起源╱張忠宏
詳情和報名請點這裡

6.21.2010

仰山講堂,妖西的課出來啦

妖西終於把課程大綱給我了!

報名及詳情請洽這裡

心與物的愛恨糾葛:淺談心物化約論╱劉敬文(Yoshi/妖西)

妖西是我在批批踢上認識的哲學人兼筆戰強迫症患者,他對哲學分析的熱愛在他的筆戰狂熱上一覽無遺。這次妖西要介紹他的哲學入門磚,心靈哲學。心物之間的化約是心靈哲學的核心議題:在哪種情況下,我們才能說人的心靈其實就是一堆神經衝動(或者某種複雜的生物化學活動,whatever)?或者存在有理論上的致命限制使得我們永遠都無法那樣說?

妖西會先介紹「化約論」,討論當邪惡的科學家把神秘的心靈化約成一堆死氣沉沉的科學概念的企圖的背後到底有什麼動機,接著,他會以心物之間的化約論為例,分享相關的哲學問題與有趣的困境。

6.16.2010

全能與有所不能

Score寫了一篇有趣的對話,說明符合邏輯的全能是什麼鬼樣子,滿有意思的,推薦大家去看。

6.14.2010

仰山講堂:哲學好好玩

仰山講堂.2010暑假

哲學好好玩!
╱哲學哲學雞蛋糕獨家推薦文


哲學很有用,但是哲學更好玩!

上一次仰山學堂,我們分享了分析哲學的實用性。在這次的仰山講堂,我們想討論的是哲學有多好玩!是的,哲學很有用,但是哲學家玩哲學最直接的原因往往並不是哲學很有用,而是哲學很有趣、很令人困惑、很好玩!

這個暑假,我們找來了中正哲學系的金凱文教授,英國國王學院哲學碩士劉敬文(Yoshi╱妖西),以及中正哲研所的陳以森葛格分享做哲學的樂趣,以及他們心中最好玩的哲學問題、論證、理論。除了哲學課程之外,我們將擴大舉辦過往迴響極佳的「哲學大逃殺!」,讓大家親身體驗哲學思辨有多好玩!而且要體驗兩次!



資訊

時間︱2010.7.10~11(六、日)
地點︱仰山空間三樓教室(宜蘭縣宜蘭市縣政六街68巷47號三樓.交通資訊
對象︱高中、大專生共20人
費用︱四百塊(含食宿、講義、保險,以及哲學愛地球.雜糧筆記本一本)

合辦︱仰山文教基金會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系
承辦︱仰山童學會、哲學哲學雞蛋糕



日課表

第一天
12:00︱報到、午餐
13:00︱序言、哲學大逃殺之下馬威!
15:00︱休息與討論
16:00︱日常生活中的哲學頭痛╱金凱文
18:00︱晚餐
19:00︱哲學絮語
21:00︱自由活動、睡覺
第二天
08:00︱早餐
10:00︱實踐哲學╱陳以森
12:00︱午餐
13:00︱妖西的課╱劉敬文
15:00︱休息與討論
16:00︱哲學大逃殺之敗部復活!
18:00︱晚餐、回家


課程與活動

哲學大逃殺之下馬威!&哲學大逃殺之敗部復活!

哲學大逃殺是過往仰山學堂最受歡迎的活動之一。在哲學大逃殺中,每個學員提供兩個和哲學有關的問題,大家將問題洗牌之後隨機抽取,接著輪流分享抽到的問題和自己對於問題的回答,並進行開放討論。主持人會即時整理發言者的論點並投影在布幕上,讓大家隨時都知道目前討論的進度和內容。在主持人的引導下,哲學大逃殺能讓大家體驗哲學家是如何分析問題、進行推論以及評估回答和論證的有效性。哲學大逃殺在今年寒假實行的效果顯著,幾乎每個學員都開了口,我們期待這次擴大舉辦的哲學大逃殺能讓大家有更深刻的哲學思維體驗。你可以在這裡看到哲學大逃殺的詳細規則,以及上次的逃殺紀錄。


哲學絮語

哲學絮語是第一天晚餐之後的溫馨輕鬆分組討論時間,題目不限,大家可以自由地閒聊上課感想、關於哲學或哲學系的疑問,以及交換MSN。我們這次找來了許多哲學系夥伴幫手,所以每個五人小組都會分配一個哲學人任大家欺負,以下是屆時的受害者名單:
杜蕙伶(中正哲學系大二,哲學部落格啊啊哲學站長)
江承緯(中正哲學研究所碩一)
張智皓(中正哲學系大四,今年中正哲學研究所碩甄榜首)
陳力群(中正哲學系大二)

日常生活中的哲學頭痛╱金凱文(Kevin Kimble)

Kevin是我的老師,一個可愛且high的美國人。Kevin認為哲學最好玩的地方就是令人頭痛的哲學兩難。在這門課裡,他要和大家分享兩種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有趣哲學問題:道德兩難的問題和心靈控制身體的問題。在「道德兩難」中,Kevin將以有名的「軌道車問題」(trolley car problem)為例,跟大家分享道德兩難帶來的頭痛,以及哲學家特殊的頭痛方式。每個人大概都相信自己的心理狀態(信念、慾望、決定)是許多身體行動的原因,然而,在「心靈控制身體」裡,Kevin將分享,這類常識是如何壓倒性地煩惱當代的幾乎所有哲學家,不分派別!

這兩個題目都是有趣且有深度的哲學議題,Kevin多希望能把它們統統講完!但是我們只給他兩個小時,所以講不完的地方只好下次請早!(←意義不明)

這門課是中文發音,中文字幕(投影片或講義),不過你當然可以跟Kevin講英文,他會很高興。


實踐哲學╱陳以森

陳以森是我學長,中正哲學研究所最厲害的學生之一,個性溫和,喜歡窩在家裏以及被女朋友欺負。陳以森說他「當然覺得哲學很有趣啊!」但是他的語氣實在是太溫和了,所以沒有人相信。陳以森要拿他目前最喜歡的法律哲學當例子,跟大家分享研究道德和價值的實踐哲學的特性。


心與物的愛恨糾葛:淺談心物化約論╱劉敬文(Yoshi/妖西)

妖西是我在批批踢上認識的哲學人兼筆戰強迫症患者,他對哲學分析的熱愛在他的筆戰狂熱上一覽無遺。這次妖西要介紹他的哲學入門磚,心靈哲學。心物之間的化約是心靈哲學的核心議題:在哪種情況下,我們才能說人的心靈其實就是一堆神經衝動(或者某種複雜的生物化學活動,whatever)?或者存在有理論上的致命限制使得我們永遠都無法那樣說?

妖西會先介紹「化約論」,討論當邪惡的科學家把神秘的心靈化約成一堆死氣沉沉的科學概念的企圖的背後到底有什麼動機,接著,他會以心物之間的化約論為例,分享相關的哲學問題與有趣的困境。



報名方法

將報名費400元匯款或轉帳到下面那個帳號,然後填妥報名表就可以了。確認款項及資料之後你會收到仰山文教基金會寄出的確認信。
匯款帳號:0130765715611
銀行:合作金庫銀行宜蘭分行
戶名: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要是你對於這次活動有任何問題,歡迎留言發問,或是email給我(見左上角)。

這份活動說明可能會增修。

 

6.13.2010

Baccano!,以及偷拐搶騙



看了灰塵的介紹之後爬了一下網路,驚喜地發現Baccano!的op和我最喜歡的電影偷拐搶騙用了一樣的運鏡手法。

對比:偷拐搶騙op
對比:偷拐搶騙影像+Baccano!配樂

6.11.2010

幹版的理性規範

最近本校學生常上的BBS的幹版出現了本系學生幹譙課程助教的文章,主要內容是抱怨助教把作業改得太低分,以及抱怨事後找助教理論的時候助教態度很差。

不論細節與對錯,觀察文章下面的推文,我發現大家似乎都對原po有種莫名的信任,原po說自己很認真用功就是很認真用功,原po宣稱助教回他說「研究生有時候很忙,就會打比較低分」,大家就相信助教真的講了那些話。(要是系上真的有人對學生說這種話,那他真的是蠢到讓我想認識一下)

我覺得,這個信念判準也太低了吧,如果沒有證據或理由,相信一個滿腹怨氣的人對他生氣對象的描述,就跟相信直銷一樣笨。我建議,為了替自己的言論負起責任,以後抱怨成績太低的人應該把作業上傳,讓大家看看打三分是不是真的冤枉。

6.05.2010

「沒有人的世界」論證

道德實在論(moral realism)主張道德語句或宣稱(例如「濫殺無辜是錯的」)是對獨立於人們的想法而存在的世界的客觀性質的描述,就像「桌上有一杯水」一樣。因此,實在論者相信,如果一件事情是道德上錯的,那麼就算全世界的人都認為做它無所謂,這件事依然是道德上錯的。就像要是桌上有一杯水,就算全世界的人都主張桌上沒有水(甚至,全世界的人都死光光),桌上依然有一杯水,而「桌上有一杯水」也依然為真。*1

大部分*2道德反實在論者(moral anti-realism)持相反的看法:道德語句或宣稱並不描述世界的客觀性質,而是用來表達說話者的情緒、態度,或者人們在態度、立場上的某種共識。反實在論者會承認,如果桌上有一杯水,那麼就算全世界的人都認為桌上沒有水,桌上依然有一杯水,而「桌上有一杯水」也依然為真。然而,反實在論者並不認為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道德宣稱上:因為道德宣稱反應的是人的價值觀和想法,所以當後者改變,前者也會改變,甚至,要是人類滅亡,道德宣稱就不可能在任何意義上為真(或為假)。

在上一篇文章的留言裡,hi提到了一個對反實在論的反駁,如果我理解得沒錯,他的想法應該是這樣:
反實在論者的論述是:
    A.
  1. 要是世界上沒有人,那麼,「濫殺無辜是錯的」不管在什麼意義上都不再為真。
  2. 因此,「濫殺無辜是錯的」這類道德語句並不是用來描述獨立於人們的想法而存在的世界的客觀性質,而是用來表達人的情緒、態度,或者人們在態度、立場上的某種共識。換句話說,道德反實在論為真。
然而,如果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如果我們可以藉由考慮人不存在的世界來支持道德反實在論,依照同樣的方法,我們也可以藉由考慮狀態不一樣的世界,來支持反物理論,或者反數學論。
hi犯了兩個錯誤:反實在論者並不見得企圖藉由考慮沒有人存在的世界來支持自己的想法,而就算他們是,推廣到物理和數學的歸繆論證也不會成立。

「沒有人存在的世界」在原來討論的脈絡裡被提到,是被LiuSky用來說明道德實在論和反實在論的差別:道德實在論者會接受,在沒有人的世界裡,「濫殺無辜」這類行為依然是錯的,但反實在論者不會接受這種說法。我同意這可以用來說明這兩個理論之間的區分,但是這大概不會是反實在論者用來支持自己立場的論證*3,因為它丐題:他的前提(1)預設了反實在論。

再來,hi企圖藉由歸繆法證成自己的論點:要是你使用A來支持反實在論,你也應該基於一樣的理由支持「反物理論」或者「反數學論」。

歸繆法的基本要求是,如果你要用歸繆法攻擊你的對手使用的推論方法或前提(X),你必須用X做出和對方一樣有效,同時蘊含很扯的後果的論證,然後告訴對方說:你的論證預設X,然而要是你接受X,你(為了保持一致性)也必須接受我做出來的這個論證,以及它那很扯的後果。

在這裡,那「很扯的後果」自然就是反物理論和反數學論。hi沒有說明它們是什麼,不過我猜,以物理論為例,它應該至少包含「我們認識的物理法則並不是用來描述獨立於人們的想法而存在的世界的客觀性質」。這對一般人來說的確是很扯的後果*4,要是A的預設使得道德反實在論者必須接受這樣的反物理論,那真的挺糟糕。

然而,我相信hi沒有辦法使用A的預設做出和A一樣有效的論證證明這個反物理論。仔細看,你會發現A是有效論證:如果A1為真,A2也會為真;如果A2為真,(至少某種)道德反實在論也會為真。反過來說,要是你反對道德反實在論(換句話說,你同意有客觀的道德真理,而且這些真理不依賴人的想法),你就一定會同意,就算人都消失了,這些道德真理依然是真理,而正確描述這些真理的句子也依然會為真。

然而,根據hi的建議建構的「反物理論」論證卻不見得會是有效的:
    B.
  1. 要是世界的狀態改變,我們現在認識的物理法則可能就不會為真。
  2. 因此,我們認識的物理法則並不是用來描述獨立於人們的想法而存在的世界的客觀性質。
顯然,就算B1為真,B2也不見得會為真。事實上,如果B1為真,你幾乎就可以確定B2是錯的了。B不像A一樣是有效論證,所以,因為A而接受道德反實在論的人,並不需要因為B而接受反物理論。要提供比較有效的論證,hi必須至少修改B1,變成:
    C.
  1. 要是這世界上沒有人,我們現在認識的物理法則就不會為真。
  2. 因此,我們的物理法則並不是用來描述獨立於人們的想法而存在的世界的客觀性質。
C應該比B更為有效,因為要是C1為真,它應該就可以成為支持C2的理由。然而,顯而易見C1是錯的。而且就算是因為A而相信道德反實在論的人,也沒有理由相信C1,因此,hi的歸繆法在這個版本下依然失敗。



Note
  1. 有人可能會認為,要是世界上真的都沒有人了,那麼「桌上有一杯水」這個句子也就不再有意義,因此也無所謂為真或為假。我同意這是一個可能的理論,不過這不是我在這裡想討論的。如果你因此感到理解困難,試著想像我們是以旁觀者的身份在討論發生在另一個可能世界中的事情:那個世界裡沒有人,但是我們不屬於那個世界,所以語言和真假值對我們來說依然有意義。
  2. 錯誤理論(error theory,道德反實在論的一支)主張道德語句或宣稱是對於世界的客觀性質的描述,但這些性質不存在,所以所有道德語句和宣稱都是錯的。
  3. 當然,就算它丐題,也依然可能有不太精明的反實在論者把它拿來用,畢竟哲學界到處都是丐題論證。不過至少我在文獻上沒有看過。反實在論者比較流行的論證是諸如Hume提到的實然╱應然區分之類的說法。
  4. 不過這並不代表它在哲學界已經毫無爭議地被排除,形上學和科學哲學裡的實在論爭論,討論的就是這個議題。然而,對於相信形上學和科學的反實在論的道德反實在論者來說,雖然反物理論不扯,但要是hi的歸繆論證成立,一樣會為他帶來威脅,因為這等於是在說:道德反實在論蘊含反物理論。

6.03.2010

哲學家肖像集2

之前提到過的哲學家肖像集,我找到了更完整的版本。請看這裡

道德反實在論者不能說些什麼?

這篇留言中,hi質疑我並非如同我宣稱的那般是個反實在論者,因為我主張:
  1. 有一些義務教育內容「是我們確定,至少對99%的人來說,習得之後是能夠大幅提昇(他們想要的)生活品質的」
  2. 台灣這個民主社會的成員有道德義務避免自己在選舉的時候把票投給貪瀆的政客,因為這種行為的苦果是所有人一起承擔的。
hi認為,我對(1)的支持證明我承認有獨立於我存在的客觀價值,而我對(2)的支持則證明我不是道德反實在論者。他是錯的。

(1)不蘊含我相信有獨立於我存在的客觀價值。說有一個方法可以讓大家都拿到自己想要的口味的糖果,並不代表承認有一種口味的糖果是大家共同想要的,有可能每個人想要的口味很分歧,但是恰好這些不同的需求都可以被這個方法滿足。同樣地,說有一個方法可以提昇大家想要的生活品質,不代表承認有一種(或一套)生活品質是大家共同想要的:有可能每個人想要的生活品質事實上很分歧,但是恰好這些不同的需求都可以被這個方法滿足。(我在原文裡加了括號補充,就是為了強調這一點,看來還是不夠清楚)

退一步來說,就算我真的主張有一種生活品質是大家共同想要的,這跟承認有獨立於我存在的客觀價值依然有一段距離。大家的價值觀相同,並不代表存在有客觀獨立的價值。

再來,道德反實在論者(moral anti-realist)可以支持(2)。道德反實在論是道德實在論(moral realism)的反面,而道德實在論的基本主張是:道德宣稱(「濫殺無辜是錯的」)有客觀、不依賴人主觀想法的真假值,而且有一些道德宣稱為真。因此,要成為一個(道德)反實在論者,你至少有三條路可以走:
A.你可以主張道德宣稱沒有真假值:道德宣稱無所謂真假,因為道德宣稱不是陳述句,而是祈使句(「拜託不要濫殺無辜」)或命令句(「不准濫殺無辜!」),或者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情緒或態度(「我要釀了你這濫殺無辜的王八!」)。而祈使句、命令句和表態句並不像陳述句一般有所謂真假。
B.你可以主張道德宣稱有真假值,而且有一些道德宣稱為真,但是這些道德宣稱之所以為真,並不是因為它們正確地描述了世界的某些客觀性質,而是因為他們和人們的想法有某種一致的關係。不過,你在刻劃這種一致性的時候可能會遇上麻煩,因為你可能很難找到一個每個成員的道德觀都一模一樣的社群。在這種情況下,你可能會選擇某種建構式的立場,提供一個客觀的方法,找尋社群成員在道德上的共識。
C.你可以主張道德宣稱有真假值,不過沒有任何道德宣稱為真,因為道德宣稱所宣稱的那些道德性質根本不存在。
hi認為我對(2)的支持證明我不是道德反實在論者。然而,從上述區分可以看出,道德反實在論者不見得無法支持(2)以及其它道德宣稱:A陣營的反實在論者可以主張(2),作為一種祈使、命令或表態;B陣營的反實在論者也可以主張(2),作為某種社群共識。當以上這些反實在論者宣稱(2),他們都不是在宣稱這個世界裡有某種獨立於人們想法的客觀事實使得「投票給貪瀆政客是錯的」為真,因此,他們都不需要擔心自己因此變成實在論者。在這裡,我猜hi應該是把反實在論跟虛無主義搞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