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2011

人生的意義誰知道?雞蛋糕老闆的回應

在這篇文章裡,清大教授彭明輝批評了分析哲學對於人生意義的討論,我認為他的批評有失公允,對於分析哲學研究的描述也有誤導之嫌。

參考Metz在Ethic發表的"Recent Work on the Meaning of Life"一文,彭明輝指出:
美國哲學界近年來也興起關於人生意義(meaning of life)的論證,想要用分析哲學的方法找出可以經得起客觀檢證的人生意義。這些活動的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假設:人生的意義有客觀的判斷標準,如果我們自己不知道活著為的是什麼,只要問到那個已經知道答案的人,就可以從此有所皈依。
彭明輝認為這顯示了分析哲學的失敗之處:
『分析哲學的研究結果是生產出來的問題遠比可以被「客觀接受」的答案多,卻還是沒看到有人提出一個更根本的問題:真的有適用於每一個人的「客觀的」「人生的意義」嗎?
以下,我對彭明輝的批評做出回應和釐清。我相信下面的內容不僅對澄清討論有幫助,也能讓大家更了解分析哲學在幹嘛。

客觀的人生意義

我不相信彭明輝有好好讀過他列的那篇參考文獻。Metz的文章用了一整節介紹人生意義的主觀論(subjectivism)的日前發展,這一節的第一句就是:『主觀論主張,到底是什麼東西使得一個人的生命有意義,取決於那個人本身(A subjective theory maintains that what makes a life meaningful depends on the subject)』。彭明輝認為分析哲學的生命意義研究的問題在於預先假設了生命意義有客觀判準而不加以討論,這明顯是錯的,因為主觀論就反對生命意義有客觀判準。如果彭明輝有把自己列的參考文獻起碼讀到第三章,他就會發現這件事。

甚至,那些認為生命意義有客觀判準的哲學理論(如神意論、客觀論),也不會天真地認為這是一個可以被預先假設、不需要討論的主張。分析哲學的特色,就是你可以放心拿來預先假設的主張跟班上的正妹一樣少。不管你想宣稱些什麼,往往都只能從那些被廣為接受的邏輯原則,或者多數人都有的某些概念內容當中尋找支持。若偷放過不了關的預設,評論者第一個就會指責你丐題。分析哲學家對於論證前提的嚴格要求遠超乎彭明輝的想像,在形上學中,外在世界的懷疑論者連你媽的存在都不願意讓你預設,更何況是那種放諸四海皆準的生命意義。

再者,主觀性和客觀性的議題,不管在分析哲學的哪個領域,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形上學家爭論是否有客觀存在的外在世界;知識論學者質疑知識的標準是客觀的,還是相對於一個人(或群體)掌握的其它信念;道德哲學家討論獨立於人的價值觀的道德真理如何可能;在心靈哲學和科學哲學裡,我們更探究心靈和意識能否被化約成客觀的科學現象,以及科學理論預設的那些無法被直接觀察的實體(例如夸克)到底是客觀存在,或者只是方便科學家計算的工具性預設。這個慣例,在生命意義領域也不例外:主客觀之分,就跟自然主義和非自然主義之分一樣,是主要戰場。在這種情況下,說生命意義的客觀判準是生命意義的分析哲學討論的共同假設,就像說上帝的存在是演化和神創爭論中的共同假設一樣。彭明輝對這點無知,表示他不熟分析哲學,在這種情況下,唸了一篇期刊論文就跑來批評,似乎不是好點子。

(update:後來證明這不是他最後一次因為無知做出誇張的評論。兩個月後彭明輝抱怨道德哲學家普遍忽視「個人行為」和「公共政策」之間的重要區分,卻沒想到這個區分正好常常是道德和政治哲學論戰的重點

最後,就算是那些認為生命意義有客觀判準的哲學理論,也不見得會天真地認為,既然那判準是客觀的,那麼『如果我們自己不知道活著為的是什麼,只要問到那個已經知道答案的人,就可以從此有所皈依』。哲學家的討論,是將各種議題區分得很清楚:
  • 形上學議題:到底有沒有客觀的生命意義?
  • 知識論議題:如果有,我們如何知道這個生命意義到底是什麼?
  • 心理學議題:就算我們知道這個生命意義的內容,我們到底要怎樣(經過什麼樣的人生經驗,例如說)才會誠心誠意地接受它作為自己的生命意義,作為自己安身立命的所在?
這三個議題討論的東西不一樣:首先,形上學議題和知識論議題之間的差別在於,就算存在有客觀的生命意義,我們也不見得有辦法知道。這就是那些找超乎人類認知神聖存在來為生命意義背書的理論的缺點之一:好吧,我承認我的生命意義來自上帝的意念,可是我們這些蠢人類到底要怎樣才可能知道上帝在想什麼?再來,知識論議題和心理學議題之間也有差別:就算我知道客觀而言人類的生命有某個意義和目的(例如:榮耀上帝),我也不見得會直接接受它作為我往後行動的依據。

在這三個議題當中,前面兩個是標準的哲學議題,最後面那個則不甚清楚,因此分析哲學家對它的討論也比較少。這種差別待遇並不武斷,而是學科分工的展現:人要經過什麼樣的經歷才會對什麼東西有熱情或認同,這是經驗問題,無法單單藉由概念分析解決。這就如同探究客觀道德原則的後設倫理學家很少討論「假使這樣的客觀道德原則存在,我們要怎樣(經過如何的道德教育,比方說)才會誠心誠意地接受它、依據它來行動?」一樣,這是經驗性的心理學問題,不是空想就能有答案的。一般而言,分析哲學家在研究時盡力審慎,若一個主張需要經驗證據才能支持,他們就會乖乖地向科學家諮詢,不會亂講。彭明輝說哲學家認為只要向知道人生意義的人諮詢,自己就可以得到皈依,這是不對的。

順帶一提:彭明輝在文章最後幾段提到,有時候,我們需要經過一些特定的歷練,才能體會並認同某些東西是自己的生命意義,這是『抽象的概念思辨所不可能達成的』。這似乎是在指概念思辨無助於讓我們的生命有所皈依。參考前面兩段的說明,你可以看出來,彭明輝的這則抱怨來自他對於哲學議題和非哲學議題的混淆。就如同道德哲學家的工作是搞清楚哪些道德原則為真,不是想辦法打動你讓你誠心接受這些原則,研究生命意義的分析哲學家的工作也只是搞清楚生命意義是什麼,不是打動你讓你認同某件事情是自己的生命意義。然而,這並不代表哲學家對於協助我們安身立命沒有幫助,想想看,若你連哪些事情(生活方式、成就...)足以作為生命意義都不知道,就算你有能力打動別人,你到底要打動別人去做什麼事情?

我不確定彭明輝怎麼想,不過他這次的表現顯然跟平常談學術良心和研究方法時不相襯。擁有如此網路影響力的人,在發言時理當更加小心,避免一不注意,就濫用了別人對自己的信賴感。分析哲學在台灣是很小眾的學術,在職的研究生和教授可能不超過七十人,大眾傳播能力更是有限。若網友看了彭明輝的文章,就先入為主地認為這些做分析哲學的簡直就是蠢蛋,連可能沒有客觀的人生意義這點也沒想過,這對於認真做研究的我們來說,不是很不公平嗎?

生產的問題比答案多

彭明輝認為分析哲學研究生產的問題比可以被客觀接受的答案更多。雖然他厚道沒有明說,但我相信若是有心人,下一句就是指責分析哲學作為一門學科進步的效率之差。

我同意彭明輝的說法,但我不認為這代表分析哲學缺乏進步效率。分析哲學有兩個特色會導致問題在研究中大量產生,然而,在這兩種情況下,就學術而言,問題的產生常常不是壞事,而是好事。

首先,分析哲學的第一個促進問題產生的特色,是它的主要任務:使用明確的語言來刻劃各種概念的定義。在這個情況下,問題的產生代表的往往是我們對作為研究對象的概念更加了解。

為概念找定義很困難,因為它要求我們從該概念的各種使用上尋找線索,而這些使用通常不但雜亂無章,還會互相衝突。以生命意義為例,有許多人認為,沉浸於ACG足不出戶、甚至跟二次元角色談戀愛的阿宅生命,比維持真實人際關係的生命沒有意義,不管阿宅(在深思熟慮之後)對自己的生命有多麼滿意,這些人也不會改變意見。這似乎暗示了,生命意義是客觀的,不依賴於當事人的想法和慾望。然而,我們又會說:一個人生命的意義,應該由他自己決定,不干別人的事。這兩種想法之間似乎有衝突,然而,這樣的衝突是真的存在,或者只是源自於概念上的混淆(例如,我們可能把道德判斷誤認為是關於生命意義的判斷),則倚賴進一步的釐清。

不管如何,我們期待生命意義理論,在最好的情況下,能說明這些衝突其實不存在(畢竟我們不希望自己使用的概念蘊含矛盾),在次好的情況下,則能指引我們一條可藉由對概念進行恰當修改來避開矛盾的路。但不管如何,這些矛盾和衝突之所以存在,並不是因為分析哲學家犯了錯,而是因為這些概念的日常使用實在太過於豐富,這就像通常程式越複雜bug也會越多一樣。我們平常之所以沒有察覺這些矛盾,是因為我們只求堪用、不求甚解,從未試圖對自己使用的概念給出明確定義,當分析哲學家使用比較明確不模糊的語言討論這些概念,矛盾和問題就一個個顯露。在這種情況下,問題的出現往往代表的是研究的進步:我們對於某個概念的刻劃和了解,已經精確到讓我們可以發現它的某些使用蘊含矛盾,或者和其它概念衝突,總之,該概念的內容,並沒有我們當初想的那麼簡單。反過來說,當一個人對於某個複雜概念的說明看似一點問題也沒有,往往只代表他的用詞太含糊,所以不容易被抓到不一致

再來,分析哲學的第二個促進問題產生的特色,是哲學家對於知識確定性的嚴格要求。一個誇張但易懂的例子可以是這樣:
你:桌上有個蘋果。
分析哲學家:是嗎?你怎麼知道桌上真的有蘋果?你怎麼知道那不是邪惡科學家控制你的神經傳訊,在你腦中產生的逼真幻覺
彭明輝:你看看你看看,你們分析哲學家就只會製造問題。
原理很簡單:對於知識基礎要求得越嚴格,你就會希望自己擁有越多理據去支持那些乍看之下毫無問題的說法,然後,你就會問出更多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問題的產生不代表你有毛病,只代表你很嚴格,或者你對懷疑者的吹毛求疵抱有同情。前面提過,分析哲學允許堪用的推論前提少得可憐,你可以把他們看作擁抱極簡主義美學的理論家,試圖只使用最少、最安全的基礎,推論出整個理論。但分析哲學家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僅只是因為他們爽,而是承襲笛卡兒、休姆以降的謹慎個性,令他們希望從最穩當的基礎建立知識。

在理解分析哲學的這兩個特色後,對照彭明輝對於他自己的人生意義理論的討論,你就知道為什麼分析哲學家會問這麼多問題,而彭明輝卻一點問題也沒有。我就這兩個特色各舉一個例子,剩下的就當作推論練習吧。

1. 定義的明確性
『「妳甘願為這樣的事受苦嗎?」這個問題沒有適用於所有人的客觀答案,每一個人會基於他的生命歷程和體悟,而給出屬於他自己的答案。』彭明輝的這段話似乎暗示:一個人基於自己的生命歷程和體悟對於自己的生命意義做出的判斷,別人無從置喙。然而,他又在文中談論德雷沙修女行善的「價值」,以及人們如何自情感「發現」這樣的價值,這似乎又暗示:有一些東西(例如道德事實)可以構成生命意義的客觀基礎,了解這些東西和生命意義的關係的人,可以在生命意義這件事上,對自己以外的人提出建議,並且,這些建議可以是客觀上正確的。

簡單地說,若這篇文章在研討會發表,評論者很可能會懷疑彭明輝企圖在主觀論裡偷渡客觀論:在這種情況下,儘管看似通吃了兩者的優點,但理論本身會蘊含矛盾。然而,我更相信這個假想的評論人在發言之前會感到很為難,因為彭明輝使用的用詞和表達方式都不夠明確,讓人很難判斷他的理論內容,更不用說檢驗到底有沒有矛盾。在這種情況下,彭明輝的理論就算乍看之下沒有問題,也只是因為他的表達太模糊,有太多歧義和詮釋空間。若他願意用明確的話語重述自己的理論,我相信他會發現,這個理論的毛病,不會比他在Metz那篇文章裡讀到的任何一個理論少。(我強烈懷疑最後這句話會是vacuously true*1...)

2. 對知識的嚴格要求
彭明輝只用了四行字,就反駁了Negal提到的論證並且建立自己的理論:
『但是,這樣的論證不但不能釐清問題,還反而在扭曲它。因為,當我們問「什麼是有意義的事」時,只不過是單純地在問:怎樣的事情才值得我們為它受苦,如此而已。這根本是一個非常主觀的問題。至於200年後人類是否會滅亡,根本就與我們的問題扯不上關係!』
很多人有強烈直覺認為人生意義必須來自於某種永恆存在的東西(根據Metz的文章,這樣的想法是許多人生意義理論的基礎,例如神意論、靈魂論和存在主義),但彭明輝認為這些直覺都很明顯跟人生意義無關,不需花時間反駁,而他自己的理論(有意義的事,就是值得我們為它受苦的事)則很明顯是正確的,不需花時間辯護。彭明輝的立場這麼獨斷,(對於自己擁護的想法的)知識門檻這麼低,當然會覺得哲學家都好奇怪,為什麼要浪費那麼多時間去討論那些「標準答案」非常明顯的問題。



NOTE

  1. 這是專家笑點。想像這樣的例子:

    小丸:「哇,阿條你比隔壁班所有男生都粗壯耶!」
    阿條:「真的嗎XD」
    小丸:「沒有啦,隔壁是女生班。」

    在這種情況下,「阿條比隔壁班所有男生都粗壯」這句話就會是vacuously true(空洞地為真)。同樣的道理,若彭明輝根本沒花力氣讀懂Metz的文章,因此沒有從那篇論文讀到任何理論,那麼「和任何一個彭明輝從Metz的那篇文章裡讀到的人生意義理論相比,彭明輝的理論的問題都不會比它少」也會是vacuously true。

  2. 感謝Joe、John、Chen和Au Faith在這篇文章的草稿階段提供的建議。

9.29.2011

我的碩士論文



本文摘要:按我下載朱家安的碩士論文

碩士論文其實八月就已經寫完,不過一直沒有放上來。原因到底是什麼我也不太確定,或許是某種介於懶散和「哎唷是不是該先寫篇導讀啊可是剛寫完一整本的現在實在不想再碰自由意志..」之間的東西。

這篇文章名為「操弄論證及其回應:一個相容論者的新方案」討論我們如何可能在決定論為真的情況下依然能夠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在論文中,我介紹了目前主要的相容理論(compatibilism,認為決定論和道德責任不衝突的理論)、它們在文獻上被指出的爭議之處,以及相容論的敵人所使用過最具有特色的論證:操弄論證。我說明操弄論證如何讓相容論者陷入困境,並且在最後提出我為相容論者設計的解決方案。然而,就算你對我的理論沒有興趣,看完前三章,至少也可以掌握那些重要的相容論以及相關的討論。

碩士論文畢竟是要用來換文憑的學術作品,雖然我已經寫到連指導教授都告誡太過白話,不過恐怕還是沒有辦法像部落格文章那樣地對讀者友善。不過,或許你也可以把它當成一次閱讀學術作品的經驗,體會一下我們這些人平常窩在研究室的感覺。(若你是圈內人,那麼就認了吧,反正你平常念的也是這樣的東西)

國家圖書館的碩博論文網有這篇文章的載點,然而從那邊下載似乎需要申請帳號(真不知道是為什麼...),而我也不知道那裡紀錄的下載次數將來可以去哪裡換獎品,所以我把檔案丟到google文件,不需要帳號也可以從這裡下載。(google文件預覽pdf的字體不太好看,我建議你點進去之後按「檔案→下載原始檔案」把它抓下來)

9.27.2011

推論練習|洪蘭:大學生 你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嗎

這是一則推論練習
推論練習不定期轉貼文章,歡迎大家以磨練自己的理解、批判和表達能力為目標進行毫不留情但友善的討論。→進一步了解
洪蘭的這篇文章主張有很多學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甚至覺得「不管做什麼都沒有意義」,同時,也沒有人生典範。洪蘭認為這是很嚴重的問題,需要改變教育現狀來應對。我想到幾個問題:

a. 洪蘭想支持的結論明確來講是什麼?她使用什麼論證支持這項(或這些)結論?
b. 洪蘭提到的「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不管做什麼都沒有意義」、「人生典範」、「習得的無助」這些概念之間事實上有什麼關聯?(例如:它們是否互相等同、支持?)
c. 在洪蘭的論證中,這些概念被用來幹嘛?洪蘭有沒有為了論證偷換概念?
d. 洪蘭的論證裡有沒有其它問題?

練習開始:

洪蘭:大學生 你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嗎
聯合報 2009.12.05

天下雜誌最近公布了二○○九年十五至廿二歲高中職及大學生生命教育調查的結果,在五千多份的問卷中回收了近八成,所以這個抽樣是具有代表性的。他們問:「現階段的生活,你覺得最痛苦的是?」,有四成以上的大學生表示「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而高中生則多為「課業太重」,有百分之五的學生認為「不管做什麼,都沒有意義」。

當問「你的人生典範是誰?」時,絕大多數回答「沒有」,其次才是父親、自己、母親,或老師(以自己作典範,有點怪怪的)。這一題的回答似乎替前面一題找到了答案,如果心中無人生的楷模,當然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就難怪學生會感到迷惘、痛苦。

如果一個孩子長到廿歲,不知自己要做什麼,父母要開始憂心了,而「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沒有意義」就更嚴重了,這種極度的悲觀在研究上叫做「習得的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這個實驗是兩隻狗接受同樣程度的電擊,一隻有主控權,在電來時,可以用鼻子壓鈕把電停掉;另一隻則是怎麼做都無效,只能哀鳴。後來把這兩隻狗搬到全新的環境中,換上全新的籠子,這時,原來可以關掉電源的鈕無效了,這隻原來有主控權的狗在情急之下,會跳過不高的柵欄,到籠子的另一邊去,逃脫電擊。但是過去做什麼都沒用的狗,換到了新環境也不會想辦法逃脫,反而躺下來,全身接觸通電的地板,讓實驗室瀰漫毛皮燒焦的臭味,慘不忍睹,因為牠已全然放棄,甚至連哀鳴都放棄了。

美國政府認為由後天環境所造成的學生自我放棄是文明社會的恥辱,所以他們花了很多錢去幫助貧民窟的孩子,使他們跟得上課業,不讓絕望產生。因此天下雜誌這份調查所透露出來的學生無助感不可忽略。

最近又有一份針對二○○七年廿萬名大學及研究所畢業生所做的畢業後工作情況調查,發現百分之六十的碩士生做的工作並不需要碩士學歷,有一半以上的碩士生所從事的工作與主修幾乎無關。如果跟專業無關,念碩士所為何來?不是浪費父母的錢和國家的資源嗎?

當國家投資這麼多錢到高教上,而一半以上的學生是所學非所用時,我們需要徹底檢討高等教育的課程了:為什麼我們的訓練趕不上時代的需要?為什麼我們的大學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又為什麼會有百分之五的學生覺得自己人生不管做什麼都沒意義?我國教育資源的分配一向是個倒金字塔,小學的學生人最多,分配到的資源最少,捉襟見肘,許多小學把畢業旅行和戶外教學合併舉行,因為沒有經費,為什麼不把錢用在打根基上?一棵沒有根的樹是不會開花結果的。

這兩份調查讓我們看到教育必須務實、腳踏實地從小做起,不是用錢去砸「百大」,生命教育不應該再在教室中上課,而是讓孩子大量閱讀偉人傳記,建立他心中的人生楷模,再帶他們去生活中實做,了解人生的意義。

9.15.2011

蛋糕蛋糕哲學T.販售中!



——感謝小文、小威和小丸提供相片,它們都可以點開放大哦——

常見問題
  1. 要怎麼買?
    A:以「我要買哲學T!」為標題Email給我尺寸和數量,我會回信告訴你收款帳號,並在確認收款後三天內把衣服掛號寄出。
  2. 有優惠嗎?
    A:有哦,買九件送一件。
  3. 材質和厚度?
    A:精梳棉、320g、20支
  4. 布料和圖案的顏色,有其它搭配嗎?
    A:目前只有白底黑圖款,主要因素是成本考量。
  5. 你有做其它圖案的T恤嗎?
    A:其它款式正在設計中哦。
  6. 那個圖案的梗到底是什麼啦!
    A:把水母的下半截腳都遮住,然後再數數看有幾支。
  7. 可以面交嗎?
    A:可以啊,面交限嘉義中正大學。
  8. 我想問的問題你沒寫到。
    A:email給我吧:

9.14.2011

怎樣才算是打稻草人

「打稻草人」這詞在網路筆戰時常出現。通常,當我們認為別人對自己的批評是出於誤解,我們就可能會說他「在打稻草人」,或者「犯了稻草人謬誤」。

有些人認為,只要你攻擊的對象不是對手心裡想的主張,你就是在打稻草人。然而,若這是打稻草人的合理標準,打稻草人本身就不再是一種責難,因為,就算你攻擊的對象不是對手的主張,其原因也不見得是你犯了錯,反而可能是對手表達能力不好,甚至故意誤導。當「打稻草人」被定義成「攻擊自己的對手不主張的論點」,它在攻擊者身上加諸太多負擔,因此無法成為品評雙方辯論表現的合理標準。

不過,要是就算你攻擊的對象和對手心裡想的主張不一樣,你也不見得是在打稻草人,那麼,到底要怎樣我們才能責怪別人,說他是在打稻草人?我提供一個可能的標準:
(假設:B為了說明自己的論點X而做出論述P,然後,A針對P做出反駁Q。)
A的反駁Q是在打稻草人,若且唯若:就算A的反駁成功(即:假設A的推論都有效,且前提皆為真),也無法攻擊到X,而且,P把X表達得足夠清楚。
在這個標準下,當一個人打稻草人,就代表他的討論表現真的不夠好,因為別人已經把自己要表達的東西講得夠清楚,但他依然做出了和別人的論點沒有關係的反駁。(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標準下,當A打稻草人,A不見得就誤解了B的論述,還有其它可能性,例如A知道B在說什麼,但在反駁時故意曲解,或者A知道B在說什麼,也沒有故意曲解,但在建構反駁時誤以為自己的結論和B要講的東西有關)

當然,就算這個標準是對的,也不代表我們隨時都能無爭議地在討論中指出誰打了稻草人,因為,這個標準使用了一個很可能有爭議的概念:「表達得足夠清楚」。在一場討論中,我們要怎樣才能同意某個人的某段論述把某個論點表達得足夠清楚?這不但關係到那段論述講了些什麼、如何講,也關係到那個論點的內容,甚至發言人在該討論脈絡下可以合理假設的聽眾群。在很多情況下,要明確地釐清這些因素,是很困難的。然而,這並不代表你通常無法合理地在討論中指責你的對手打稻草人,不過,在你那樣做之前,應該回過頭來想想:對方看似打稻草人的行動,是否其實情有可原?

9.06.2011

推論練習|我討厭中英夾雜

這是一則推論練習
推論練習不定期轉貼文章,歡迎大家以磨練自己的理解、批判和表達能力為目標進行毫不留情但友善的討論。→進一步了解
「我討厭中英夾雜」是KDE用來反對特定中英夾雜表達的文章,除了他的部落格之外,這篇文章也發表在ptt2的8A版。這篇文章分成三個部份:首先,KDE舉了一些他所說的中英夾雜的例子,介紹三個他認為的現代人中英夾雜的原因,並且一一反駁,論證這些理由其實都無法支持中英夾雜;再來,他提出避免中英夾雜的理由,最後(後記),他說明他的基本主張限定的對象,以及他說的「中英夾雜」的範圍。

KDE這篇文章的結構滿清楚的,我的思考方向是:

a. KDE的主要論證是什麼?他的文章的第一個部份,在這個論證中是用來幹嘛的?
b. KDE的論證有沒有問題?
c. 在同情的解讀和恰當的補充後,KDE的論點能證成多強的結論?例如說,他能否證成「我們有義務不中英夾雜」?或者說,他頂多只能證成「KDE討厭中英夾雜」?
d. (承c)根據他的行文,KDE在文章中支持並企圖推廣的是哪種結論?

KDE面對網友的批評表現出良好氣度,並且文章下面有開放回應。因此,我想應該不需要把他的文章轉貼過來。若你想要做推論練習,我歡迎你在這裡討論,若你希望讓KDE以及那邊的版友知道自己的意見,也可以去他的部落格或ptt2的8A留言。

關於推論練習

「推論練習」是這個部落格的特別企劃單元,我希望它成為一個培養分析理解、批判思考和清楚表達能力的地方。「推論練習」轉貼或連結具備一定推論架構的文章,歡迎大家以磨練自己的理解、批判和表達為目標,仔細閱讀之後,進行毫不留情但友善的留言討論。


怎麼玩推論練習?

關於理解文章
  • 文章裡的主要主張是什麼?作者提出什麼理由支持他的主張?
  • 你同意他的主張嗎?
  • 你認為他舉出來的理由足以支持他的主張嗎?
  • 在他的文章中,是否犯了任何推論錯誤?即使如此,在進行反駁之前,你能幫助他把論述建立得更好嗎?
關於留言回應
  • 勇敢發表自己的看法,被婊就被婊。如果你不發文說明自己的看法,也不願意挑別人的錯誤,那麼你自己不會進步,也無法協助別人進步。
  • 在提出自己對於某個論點(不管是來自於文章,還是來自於別人的留言)的意見前,如果你先把自己對於這個論點的理解交代一下,通常會有助於別人搞懂你的意見,以及發現你犯的錯(如果有的話),不管如何,這都能增加討論效率,以及你進步的速度。
  • 可以的話,隨時關注自己是否把意見表達得夠清楚,必要時可以舉例說明,如果你寫的東西別人很難搞懂,要嘛不會有人理你,要嘛別人對你的回應常常會是出於誤解,不管如何,結果都不會讓你太開心。
  • 注意文法和錯別字,使用通用的語言能增加溝通效率。
關於別人的留言
  • 你有理由注意別人對於同一篇文章的留言,因為他可能提供了你沒有想到的論點,或者你認為錯誤的論點,不管如何,當你理解並回應,你都是在試圖釐清議題,並且協助彼此進步。
上面的一些提示來自「有建設性地回應網路留言」。此外,你可以在「論理方法」分類中找到更多或許有助於分析文章和判斷謬誤的工具。


推論練習的來由和願景

我是Kris,中正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生。「推論練習」是我在網路上建立批判思考平台的一個嘗試。我會不定期提供網路上有爭議的文章或連結,略做說明後開放自由討論。你可以在每篇文章下面任意留言,基於我相信的言論自由精神,除了廣告和洗版之外,我不會刪文。然而,我希望你會發現,理性清楚的發言,在這裡遠比情緒謾罵有影響力。

這個計畫的願景有兩個:成為批判思考和寫作能力的練習場,以及反制網路上的不理性力量。

過去,不論是在營隊課程或這個部落格,偶爾會有人問我要怎麼學批判思考。在我的經驗裡,學批判思考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實戰:真正地去閱讀論述,想想它有沒有道理,然後提出自己的看法、面對反駁。我在高中大學時常在深藍人文版參與討論,我認為那段經歷對於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非常有幫助。然而,要讓實戰有訓練效率,恰當的題材和理性的討論氣氛都是重要的。如果當時佔據人文版的不是一群願意把話說清楚,並且在意彼此是否在推論上犯錯的人,或者如果我們討論是自己也無法掌握的高深玄學,那麼那些討論大概不會有什麼訓練效果。基於這樣的經驗,我決定建立這個單元,蒐集具有一定複雜程度和爭議性卻又不至於艱澀難懂的文章,以及對於理性批判(而不是情緒謾罵)有興趣的參與者,讓大家互相切磋,一起進步。

此外,網路上有一些部落客會刪掉自己不喜歡的留言,建立一言堂。就公開的部落格而言,我覺得這不太好,因為雖然每個人都可以瀏覽文章,但他們只看得到篩選後的想法,無法接觸那些對於文章內容的嚴厲批評。我希望「推論練習」能藉由哲學哲學雞蛋糕的人氣成為對於這種部落客的理性反制。我也不確定這是否可能,不過當這個部落格擁有一定的pagerank,就會在大家以那些有爭議的文章標題進行搜尋時,名列搜尋結果的前幾名,在這種情況下,關於那些文章的自由、理性的批評就可望被更多人看到,而其作者(如果他在意自己的文章能說服多少人)也可能被迫正視異議。

我相信理性地發言和討論的氣氛能讓我們的民主社會變得更公正和自由,作為軟弱無能的哲學生,我依然希望能藉由這個部落格在這件事上盡一份力。如果你願意跟我們一起玩,可以參考上面的「怎麼玩推論練習」,然後實地開始玩,若你有問題或建議,或者純粹想要聊天,可以到留言版

9.02.2011

雜糧筆記本:飛天義大利麵怪獸 $80



飛天義大利麵怪獸(Flying Spaghetti Monster)是一個惡搞的宗教信仰的對象,用來諷刺神創論。飛天義大利麵怪獸教派主張世間萬物都是飛天義大利麵怪獸創造的,並且挑戰各方提出證據來推翻這樣的說法。

我認為飛天義大力麵怪獸是反對宗教最力的論證,因為對於任何宗教而言,任何支持他們的信仰的「證據」都可以同時被用來支持飛天義大利麵怪獸,換句話說,若你認為自己有理由相信某個宗教,你也會有同樣強的理由相信飛天義大利麵怪獸教。這個歸謬法不但很強壯,而且還很風趣。

封底的「R'amen」是飛天義大利麵怪獸教的祈禱語,據說是出自「阿們」和「拉麵」。

[哲學愛地球.雜糧筆記本]是哲學哲學雞蛋製作的環保筆記本,有手繪的封面和回收紙的內頁。規格、購買和優惠請點我

雜糧筆記本:上帝已死 $80



圖案為它自己說話。

[哲學愛地球.雜糧筆記本]是哲學哲學雞蛋製作的環保筆記本,有手繪的封面和回收紙的內頁。規格、購買和優惠請點我

雜糧筆記本:一棵樹 $50



這是我畫的第一款筆記本,親朋好友的聖誕禮物。

[哲學愛地球.雜糧筆記本]是哲學哲學雞蛋製作的環保筆記本,有手繪的封面和回收紙的內頁。規格、購買和優惠請點我

雜糧筆記本:國王不再 $80


「Ooops!」

[哲學愛地球.雜糧筆記本]是哲學哲學雞蛋製作的環保筆記本,有手繪的封面和回收紙的內頁。規格、購買和優惠請點我

雜糧筆記本:不存在的三角形 $90



就像方塊水母一樣,畫得出來但不可能存在的東西。

[哲學愛地球.雜糧筆記本]是哲學哲學雞蛋製作的環保筆記本,有手繪的封面和回收紙的內頁。規格、購買和優惠請點我

雜糧筆記本:桶中腦 $80



桶中腦是關於知識的哲學討論中最有名的懷疑論例子:有沒有可能你只是一坨被泡在化學藥劑裡的的腦?是的,你當然確信自己生活在真實世界,不過那是因為邪惡的科學家精妙地使用電流刺激你這坨大腦的各個部份,讓你產生栩栩如生的幻覺。

[哲學愛地球.雜糧筆記本]是哲學哲學雞蛋製作的環保筆記本,有手繪的封面和回收紙的內頁,規格和購買方式請點我

哲學愛地球.雜糧筆記本



這是哲學哲學雞蛋糕製作的手繪環保筆記本,你可以在這裡看到目前的各種圖案。


{由來}

我家裡很節儉,從小學開始就都是用日曆、廣告紙算數學。養成習慣之後,就算拿到新的筆記本或是影印紙,也捨不得用。

念大學時,我的筆記通常也都是寫在撿來的回收紙上,因為一張紙只能寫一面,到了學期末,抽屜裡就堆了厚厚一疊。

有一天我忽然想到這個方法,把紙拿去影印店給老闆膠裝,作成筆記本。自己找材料,封皮可以隨便選,很合我的胃口,反正內頁是廢紙,隨便塗塗寫寫也不心疼。

我喜歡這樣的筆記本,決定把它介紹給大家。如果你附近有影印店,可以請老闆幫你裝。當然,也可以跟我買。


{特色.規格}

尺寸︰大概是14公分高,10公分寬,1.2公分厚。
用料︰灰紙板的書皮、手繪的圖案(每本都是親手畫的,所以拿到手的圖案不會跟這裡的照片完全一模一樣哦)、牛皮紙的扉頁和印了其中一面的回收紙內頁。
頁數︰約100張(200頁),但每一張的背面都已經印了東西。
發想:雜紙壓成的筆記本,內容雜七雜八,但總是有地方讓你寫下、畫下思緒。



我們到處蒐集回收紙,裁切後做成筆記本內頁。

回收紙,亂塗亂畫也不心疼,
而且,誰知道哪一頁誰留下的字句圖案會帶給你什麼樣的靈感?



扉頁,憨厚的牛皮紙。



前面的扉頁,我們的旗幟。

放心,你的筆記本上不會有那個中正大學哲學系的字樣和LOGO。


{購買.優惠}

封面沒有畫圖的筆記本是40元,其它筆記本的價格各自放在標題旁邊,單位是新台幣,例如目前最受歡迎的上帝已死是新台幣80元。

▌匯款╱郵寄
方法:以「哲學愛地球」為標題寄一封email給我,註明你要郵寄,以及你想要的筆記本款式(最好附上網址)。我會儘快回信告訴你郵局帳號,然後你就可以匯款了。我確認收款之後一週內會出貨。
優惠:只要收件地點在台灣本島,我就幫你出運費。另外,每湊滿200元,減價20塊錢。

▌中正大學文學院面交
方法:以「哲學愛地球」為標題寄一封email給我,註明你要面交,以及你想要的筆記本款式(最好附上網址)和你的手機號碼,我會儘快跟你約交貨時間。
優惠:每本筆記本都減價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