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2013

烏克麗麗的寓意

就折琴教女這件事,跟一般父母比較,我並不覺得喬爸表現得特別糟。這一家人和其他家庭最不一樣的地方,應該是女孩的生活在粉絲頁上頻繁暴露這事。

香港的哲學部落客Chate前一陣子也剛好討論到父母把小孩照片上傳分享的事情。他不是為了譴責這些舉動寫文章,而是在檢討網路上那些批評這類行為的說法。Chate認為,當我們指責上傳小孩照片的父母是「消費」小孩,或者把小孩「商品化」的時候,必須更小心。然而,即便如此,他也不認為這些分享生活喜悅的事情完全不會有問題:

『...如果某個普通人分享自己子女的生活照,是為了分享生活中的喜悅,而不是為了出名或賺錢,那麼這種行為並沒有把子女的價值貶低或當成工具,因此這不是一種倫理上有問題的消費。

然而,思兼提醒了我一件事,就是「平面化」的憂慮。所謂「平面化」的意思是,如果某個家長很喜歡在Facebook分享他的子女美好的一面,他原本做這行為的動機真的是為了分享自己生活的喜悅。但當這種行為得到公眾肯定與讚美時,那位家長可能為了往後也得到同樣的讚美,而把他的子女刻意塑造成某種討人喜歡的形象(例如公眾愛看他的女兒邊吃雪糕邊笑的樣子,他就要求他的女兒吃雪糕時一定要笑,好讓他拍照)。這樣的話,家長就不知不覺地不尊重女兒的自主性,把子女當成一種滿足大眾欲望的工具。』via here

Chate的疑慮非常具體:成為大家欣賞對象的兒童,是否會被轉嫁各種多餘的要求?從這個出發點,我們可以進一步問:身為公眾角色,在這些難以避免的目光下,小孩對於自己的成長道路該怎麼走,到底有多少程度還能夠自主決定?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當兒童的處境被攤在陽光下,或許會因為時時受到陌生人檢視和群討,反而更有保障。當然,有人會說父母身為粉絲頁管理員,不會真的把一點一滴都上傳讓大家看到。但是這個意見依然提醒我們重要的一件事:在我們爭論折琴會不會造成心靈傷害、公眾化是否影響小孩的自主性的時候,國內還有許多無庸置疑受到家長虐待的小孩,他們是沒有粉絲專頁的。

1 則留言:

  1. > Chate的疑慮非常具體:成為大家欣賞對象的兒童,是否會被轉嫁各種多餘的要求?從這個出發點,我們可以進一步問:身為公眾角色,在這些難以避免的目光下,小孩對於自己的成長道路該怎麼走,到底有多少程度還能夠自主決定?

    但自主性與社會化,兩者似乎相矛盾。義務教育在乎的是小孩有沒有社會化,而這點與小孩被迫調整自己以符合父母 FB 好友肯定,不也一樣。

    回覆刪除